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意识形态论文范文资料 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意识形态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7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探析》:这篇意识形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意识形态格局发生变化,而且网络上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挑战时刻发生着,我们进入了全球互联网时代,国际社会连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技术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对意识形态治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络是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阵地,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互联网跨时空平等交流互动模式与意识形态治理性融合,互联网信息共享性、多元化与意识形态治理主体性相融合,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与意识形态整体相融合,互联网创新性与意识形态治理的发展性融合.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提升传播效度.培育理性的社会心理,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态.融合网络宣传与技术,构建监督评价机制.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6-0079-04

一、网络传播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融合

互联网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互联网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以其平等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作性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网络虚拟空间,随着“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贯彻落实,社会互联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近十年来,中国网民数量逐年上升,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1].面对我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对网民年龄结构进行分析,青年群体占我国网民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特别重视广大青年群体,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应回应青年群体的心理诉求,满足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一)互联网跨时空平等交流互动模式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性融合

网络空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人们的交往空间,网民不分性别、民族、年龄、职业等差异,以平等的身份开展交流、沟通和互动.在网络实践活动中,网民作为虚拟人可以自主选择信息、自由宣泄情感、积极发表意见、主动扮演角色,提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治理,有助于社会治理化和公开化.比如“东方之星”客轮倾覆事件中,有一位名叫“@动脉影”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表了“今天这么多的沉船事故新闻里,我最感动的是长江委防办对三峡水库进行三次调度,减少出库流量,从17 200立方米/秒减少到7 000立方米/秒,为长江沉船救援创造条件.这个新闻淹没在了茫茫多的新闻里,很不起眼,但是能从这看到这种统领全国人命为重的责任与能力,真的很怀疑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有没有这种魄力与能力”.此微博已被转发10万余次,评论上万条.将客轮倾覆救援现场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回应网民参与社会公共危机治理的热情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政府治理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促进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化.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救援信息,让民众看到国家救援以人民的生命为重的宗旨,杜绝了网络上无谓的猜测和谣言.

(二)互联网信息共享性、多元化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主体性相融合

互联网以其技术优势实现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信息内容的共享性.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体现了网络传播的精髓在于、平等和开放.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在网络实践中,网民以信息为纽带联系在一起,信息的共享性、多元化、无形性等特征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的特点.网络空间充斥着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西方社会思潮等,还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矛盾等,这些多元化信息鱼龙混杂地聚集在网络空间,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微信、微博上炫富是一个主要的内容,这背后折射出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泛起.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有网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娱乐人生、游戏人生.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在给网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多元化也使得社会道德和责任意识没有相应的提升.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有恶意编纂的虚假信息,有为博人眼球的不实信息,更有网路诈骗信息,等等.国家需要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治理,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共赢的新范式.

(三)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与网络意识形态整体相融合

网络匿名性的特征,让网民彰显个性与自由精神,网民在网络上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实现了网络传播全球化、互联网的全球化.一方面,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借鉴和参考,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和传播我国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强势地位,打着“、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幌子在网络空间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实行西化与分化.再如,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泛起,对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此,我们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查制度,对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良信息坚决抵制,国家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话语权.在意见表达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网络空间,守住底线,求同存异,实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四)互联网创新性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发展性融合

网络信息技术强大的创新能力,改变了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空间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和传播载体.比如,互联网慈善的主要内容有扶贫、疾病救助、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对“互联网+”慈善新模式的有效引导,对意识形态治理产生积极作用.首先,互联网慈善的普及形成了“人人做慈善”的社会氛围,使得公众通过网络轻松地、便捷地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慈善公益项目多元化,从扶助、疾病救助、教育等传统项目到环境保护、精准扶贫、动物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等新型慈善公益项目,让公众有更多选择权,吸引民众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其次,互联网慈善新模式的小额捐款设置,降低了公益捐助的门槛,有效推动公益行为的传递,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人做慈善.最后,推动公益慈善组织高效、透明、可持续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慈善筹资模式对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较高的要求,督促慈善公益努力提升項目可行性和信息公开性.

意识形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探析为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