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传奇故事论文范文资料 与一封统战密信传奇故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奇故事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27

《一封统战密信传奇故事》: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传奇故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2017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简称军博) 文物处杨海峰处长将馆藏一级文物、一封“知名不具”的统战密信的复制件交给我,嘱我转交给当事人后代.密信全文如下:

志平仁兄勋鉴:

来函敬悉.某方若就地不动,我们与之互不侵犯.若某方决定西行,我们可作进一步之合作,但未决定行期前似不必见面.东屏意志如此,着弟转达,并请兄就近切实负责联络.东屏为人绝不虚伪,望转告某方诸同志勿过虑为祷!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志平”是谁?“某方”系指哪一方?“东屏”是谁?“知名不具”出自何人之手?为何隐匿姓名?为何称其统战密信?为何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它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历程?军博为何让笔者将其复制件转给当事人后代?一切的一切,容我慢慢道来!

密件源出:密约密语传密令

1933年春,红军进入巴山.蒋介石责令四川各派军阀“停止内讧,共同剿匪”,并委川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军费二十万元、*一百万发等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轻而易举地形成了.

巴山北麓,本属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防区.蒋介石以为跳出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会经关中而西进甘肃天水,早已将杨部 (亦称陕军) 第38军主力调往甘肃,而将陕南防区交给了他的嫡系胡宗南的第1师 (迅即扩编为第1军).按理说,夹击巴山红军应由1军承担.然而,惯于借“剿共”排除异己的蒋介石却舍近求远地责令38军重返陕南,与胡宗南调防.

杨虎城左右为难:若违抗军令,就会军法处治,或被取消番号;倘若服帖顺从,恰好中了蒋介石借刀杀人之计,陕军实力亦不堪设想.就在杨虎城进退两难之际,*地下党员、38军少校作战参谋武志平,通过陕军高级谋士杜斌丞向杨虎城建言:“联络红军,互不侵犯.”杨虎城采纳了这一建议.

1933年5月13日,武志平身揣38军军长孙蔚如代表杨虎城写给红四方面军将领的绢书和西北军使用的密电码,以及川、陕、甘三省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等,雇请巴山地区的理发员杨才为向导,天不亮就离开了汉中.两天后,他俩翻越了巴山顶部的天池寺,来到巴山南麓的西河口小镇,遇到了土匪民团徐耀明部的纠缠.胆小的杨才就此驻足而返回汉中.武志平背着沉重的军用地图等,只身一人在川陕边界诸股土匪中艰难穿行十多天,于5月下旬来到通江县两河口,在一座民房里见到了红四方面*政治部副主任傅钟.

傅钟读罢孙蔚如军长的绢书,赞扬说:“来书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很可贵!”接着,他让武志平谈谈“怎么想起这步棋的”?武志平说:“**的一月宣言上说,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国民党任何部队订立共同抗日协定,这在陕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但限于本身力量,还不能公然揭竿而起,只能秘密地和红军建立友好关系.”武志平边说边从油布包中取出军用地图、密电码等绝密要件,并说这是杨虎城为表诚意而献上的礼物.实际上,这些无价之宝本是武志平利用作战参谋之便,冒着生命危险从陕*部偷出来的,此刻他隐瞒了实情,恰到好处地为促成两军和谈提供了一枚砝码.

*西北军委主席张国焘、红四方面*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深表赞同,当即委派*川陕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 (解放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随武志平进汉中秘密会谈.

1933年6月1日上午,红军和陕军代表在38军军部参议王宗山家中达成四项协议:一、巴山为界,互不侵犯,共同反蒋抗日.二、陕军阵地前沿设两军联络站,由武志平常驻,代表陕军处理边界事务.三、红军可以以隐蔽方式来汉中采购部分日用品.四、陕军馈赠部分药品和部分军用地图,以表诚意.

陕军方面即刻兑现了诺言:赠以药品、松发油 (可代擦枪油)、油墨等共17担物资和好几份巴山地区的军用地图.这就是我军第一个统战协定.时称“汉中密约”,又称“巴山协定”、“御侮协定”.

根据这个协议,陕军在巴山南麓的一个只有7户山民的凉水井建立了两军秘密联络站.武志平便是这个联络站的负责人.他履职一个多月后,向坐镇汉中的孫军长写了封信,请示两军联络工作中有关事项的处理原则.本文开头部分公示的那封“知名不具”的密信,就是对武志平请示函的回复.

故事讲到这里,“密信”中的几个谜点便迎刃而解了:“志平”即陕军密使、陕军前沿两军联络站负责人、*地下党员武志平;“某方”,即红四方面军.“东屏”,即杨虎城、孙蔚如等陕军将领.因为这封信是我军第一个统战协定的产物,故称其为“统战密信”.

阋墙御侮:文化基因现魅力

经上述解读,仍存谜点:“知名不具”出自何人之手?他与杨虎城、孙蔚如等陕军将领什么关系?他的复函为何使武志平心领神会?故事得从“阋墙御侮”这一炎黄文化的传统基因谈起.

“阋墙御侮”,这是九字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缩称.“阋”,读xi(系),打斗、争吵;“墙”,屋子里、内部;“御”,抵抗;“侮”,即外侮,外者欺侮.意思是说,兄弟在家里打斗,遇到外患欺侮就停止打斗,共同抵御外侮.这句九字成语源于 《诗经·小雅·常棣》,行成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因其文化内涵体现了华夏一统、和睦共处的卫国意志,故历代朝野皆视其为炎黄精神的核心思想而广为传承.1916年5月9日,孙中山在 《第二次讨袁 (世凯) 宣言》 中说:“殊不知阋墙御侮,浅人审其重轻.”由于孙中山的号召,“阋墙御侮”成了那个时代抗御外敌的动员令和组合国力的黏合剂,第一次国共合作便是这一文化基因的产儿.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华北危急,蒋介石却坚持他在当年7月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重申其“不抵抗”政策.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但迫于他的高压政策,人们大都默不作声.唯有十七路*指挥杨虎城发出了“一致团结,共御外侮”的呐喊.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五天,即1931年9月23日,杨虎城在报刊、电台发表了《泣告全国书》,主张以“阋墙御侮”之古训,替代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之国策.他说:“各省袍泽,全国同胞,懔阋墙御侮之训,为安内攘外之图.”“尤祈举国上下,一致团结,共御外侮.”这就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产生了根本性对立.

传奇故事论文参考资料: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故事期刊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编辑部的故事

故事大王杂志

故事杂志投稿

结论:一封统战密信传奇故事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传奇故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金飞传奇故事 灵异事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