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经济体制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历史地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济体制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2

《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历史地位》:本论文为您写经济体制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后在兼顾国情和现代财富发展要求下建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其本质上内具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场配置的根本特征,不仅使得中国一度濒临崩溃边缘的社会经济从此开启了具有“国富”特质的财富动力机制,而且也因该体制内含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配置间的根本矛盾,使得该体制在运行中又进一步生成了系列促使改革必须走向深入的内在否定性要素,并最终历史地促成了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并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成功开创,因此在当代中国财富生产和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 键 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素配置国富内在否定性市场经济财富道路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研究——基于资本批判视角的考察”(项目编号2013EKS001);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财富观的演进历程研究”(项目编号W01223002).

[作者简介]邱卫东(1979),男,浙江安吉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经济哲学.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14)01-0073-07

一、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历史哲学内涵探析

熟悉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在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确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得以有效贯彻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抛弃计划经济体制而直接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随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决定将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从“单一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翻转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后,其在当代中国财富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了将近10年时间.直至1993年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

综合来看,该经济体制的最大特征,就是在对社会要素资源的配置上依然保持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的稳定,即维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计划配置方式.正如该决定所明确指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土地、矿山、银行、铁路等等一切的企业和资源也都不是商品”.“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必须通过计划的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可以“委派、任免或批准聘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并且可以决定企业的创建和关、停、并、转、迁”.所以,这一经济体制中存在的总体特征,决定了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①

而这一经济体制的核心指向,则正如该《决定》中所阐述的:在对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重要产品通过计划经济“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的总体格局下,“商品经济”所要发挥的最大作用或预设给其的关键任务,就是通过触及“赋予企业自主权这个要害问题”,给予各类从事生产经营的计划经济主体以体制所能允许的最大主动权.表现在具体的运行机制上,就是让由生产要素生产的消费品逐步通过符合价值规律的市场机制来进行配置,特别是那些“在国民经济中起辅助的但不可缺少的作用”的“其他大量产品和经济活动”,如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的劳务活动等,则“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指导性计划或完全由市场调节”.②从而使他们在有限的市场权力中分享利益的同时,将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从被原有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平稳有序地激发和释放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以计划经济体制核心外的增量式改革为阶段性目标、并在外部形态上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这一特殊形态表现出来的改革方式,根本上有别于那种所谓的“休克疗法”.

如若结合当代中国在财富③生产和发展中所经历曲折的实际,即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我们在财富发展上占据主流的认知和实践乃是将在政治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视为在各方面已然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进化的优良产品,并过分忽视商品、市场、资本等现代财富手段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直接用扬弃资本后的未来理想社会形态的内在要求(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来规范定义现实社会的财富发展方式,并在此过程中一度荒谬地将上述认知实践推向了“两条路线、两个阶级”间的斗争乃是整个国家“工作重心”的错误极致,整个民族为此遭受了社会主义财富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波折”.④再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分为作为表层结构的商品市场和作为深层结构的、即由生产要素的流通和消耗而构成的生产系统的论述,以及我们在此论述基础上逆向得出的、即随着作为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之逻辑展现的消费品的配置方式逐渐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必将倒逼作为深层结构的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方式归位的逻辑推论.⑤我们将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改革开放后这一在兼顾国情和现代财富发展要求下为摆脱经济发展困境而建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其本质上存在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场配置的改革举措,虽从当代中国的整个财富生产和发展的进程来看似乎显得不彻底,实则乃恰恰顺应了当代中国在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进程中的阶段性要求,因而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同志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充分肯定其具有敢讲“我们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敢冒“会被看成异端”①的风险之精神,并具有引导人们 “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举措当成‘资本主义’”②的认识误区中解放出来之作用的同时,还赋予了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③的历史地位.

二、 开启了具有“国富”特色的财富动力机制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在促进当代中国财富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从经济哲学的视角进行审视,该体制在下述两大方面奠定的历史成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一,从该体制在促进整个社会财富发展的宏观方面来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原来在计划经济生产方式下受到束缚的生产力开始在国家体制层面上真正“触及了自主权这个要害问题”④而跳出了原有的条条框框,并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被不断地激发和释放出来.综合来看,这一阶段农副产品大幅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工业蓬勃发展,人们普遍感受到了商品市场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至于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回溯1984—1988年这五年期间的改革成果时不无欣喜地评论到:

“经济发展比较快的1984年—1988年.这五年,首先是农村改革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购买力增加了,不仅盖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村家庭.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强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这五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六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7%.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也大幅度增长.”可以说,这一时期整个“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这也意味着随着财富动力机制的有效开启,“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⑤

经济体制论文参考资料: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金融经济杂志社

生态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结论: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历史地位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经济体制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