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精神养老取向论文范文资料 与精神养老取向与其实践逻辑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精神养老取向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3

《精神养老取向与其实践逻辑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精神养老取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近年来,精神养老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养老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精神养老研究中传统的“他养”取向不利于精神养老问题的现实解决,而与之相对的“自养”取向也无法独立应对精神养老问题.将这两种对立的研究取向加以综合,也就成为当下精神养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共同要求.精神养老的实践逻辑体现为老年个体养老惯习与养老场域之间的互动.以形塑精神“自养”的惯习为主,并对差序性养老场域中的资源善加利用,是解决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精神养老;研究取向;他养;自养;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2-0055-05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①.由大量老龄人口催生的各类养老问题中,精神养老逐渐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将精神养老界定为“老年个体在培养自身精神力量的同时,借助外部各种精神支持以满足其各种精神需求,从而达成身心健康与精神境界提升的目标,最终获得快乐祥和的晚年生活”.鉴于目前我国精神养老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已有研究取向加以梳理与综合,并对其实践逻辑展开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我国精神养老研究的两大取向及其综合

1.“他养”:精神养老研究的传统取向

考察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大多数可归为“他养”取向的研究.“他养”取向是指研究中过于侧重精神养老的外部支持因素,偏重提供各种外部条件以帮助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养老状况.精神养老研究中的“他养”取向体现了一种“他助”思维,即过多强调对外力的借助,忽略了精神“自助”才是精神养老的关键.这有可能导致精神养老实践中老年人形成过多的精神依赖乃至精神“软骨”症,阻碍老年人精神独立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使其丧失精神养老的主体地位.

精神养老研究的“他养”取向源于养老研究的传统.传统养老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或关注家庭、社区、机构等外在养老主体与外部养老模式的研究,或重视农村老人、城市老人、空巢老人等特定群体养老的各种外部因素研究,或侧重养老制度、政策、福利与保障等外部资源与支持条件研究,而对“自养”取向的自我养老、独立养老等重视不够.精神养老研究延续了传统研究中的这种“他养”取向,研究者侧重分析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外部社会支持,主张从外部给予老年人所需的精神支持与情感抚慰,而对培养老年人精神自立的内在因素强调不够.比如众多研究通常集中于描述老年人的各种精神危机与心理问题,探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养老模式、资源分配与制度保障等,强调“他者”而非老年人自身在精神养老中的责任与义务;或者针对特定区域与类型的老龄人口展开心理问题描述、精神需求概括与对策措施分析等.另外,对精神养老的概念界定也体现了明显的“他养”倾向.如“学界对精神赡养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认为精神赡养是指关心老年人的感情和心理,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②,“精神赡养大致包括了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可以理解成孝心的具体表达”③,“所谓精神赡养是指子女供给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使其精神需求‘缺口’得以填补,从而快乐、幸福度过晚年”④;“精神养老是指关注并满足老年人的情感、社交、娱乐、教育、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使其感觉、思维等意识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特征,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⑤.还有一些精神养老类概念,其定义虽然包含了“自养”的维度,但其文本的分析重心仍在“他养”的框架内.

“他养”取向的精神养老研究固然有其重要价值,但缺少“自养”维度的“他养”取向的精神养老研究有其内在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最终在研究取向上进行了转换.

2.从“他养”到“自养”:精神养老研究取向的转换

自我养老、独立养老等研究出现并得到广泛认同,标志着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发生了转换.目前,独立养老或自我养老等已被很多学者视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陈芳、陈建兰指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最为熟知的两种养老模式,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自我养老模式.⑥穆光宗⑦、于景元⑧与崔恩红⑨等学者也都把自我养老看作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他们认为“自养”是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对应着一种新的实践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的自我养老研究在经济独立与生活自理之外专门提出了精神“自养”的维度.如陈赛权提出了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制,他认为自我应当及早积累的养老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健康资源和生活照料资源及精神慰藉资源”⑩.徐勤、郭平认为“老年人自立包括经济、生活、心理三个方面”B11.风笑天指出,独立养老“不仅指老年父母在经济方面的自立,同时也包含着老年父母要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方面具有自主、自立和独立的意识”B12.可以看出,这些研究都表明了精神养老研究取向从“他养”维度向“自养”维度的转换.

3.“自养”和“他养”的融合:精神养老研究的综合取向

如前所述,精神养老研究的“他养”取向容易导致老年人在自身精神生活中主体地位的弱化,降低其精神生活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那么,为弥补这一缺陷而提出的“自养”取向,是否就可以完全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呢?不然.“自养”取向一旦过度强调老年人的自立自强,在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这可能正好给一些不愿意承担精神赡养义务的个体、家庭或机构一个借口.显而易见,精神养老问题不可能全部由他人包办代替,也不可能凭借老人的一己之力得到解决,“自养”与“他养”作为精神养老研究中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它们都无法独立解决精神养老的实际问题.因此,“自养”与“他养”这两种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在实践中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从“他养”取向到“自养”取向的转换,不应是排斥性的替代而应是互融性的补充.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中,“自养”只有与“他养”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解决精神养老问题.

精神养老取向论文参考资料: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养老保险论文

大学精神论文

结论:精神养老取向与其实践逻辑分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精神养老取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精神养老取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