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饶河声腔论文范文资料 与饶河声腔第一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饶河声腔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饶河声腔第一家》:该文是关于饶河声腔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提起赣剧最有代表性和开拓性的艺术家,一定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江西省外的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潘凤霞,因为她主演的赣剧电影《还魂记》《珍珠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而江西省内的观众则大多数会提到胡瑞华,因为她的声腔曾经如流行歌曲般随着电波和大量的盒式录音带回荡在赣鄱大地,二人颇有 并峙之势.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两位艺术家虽然年龄相差不是很大,但在赣剧舞台上她们不是同一辈的演员.当潘凤霞如日中天的时候,胡瑞华正刚刚踏入赣剧的大门.不过,就所取得的艺术造诣来看,二位都堪称赣剧艺术的一代宗师,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信河派和饶河派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如果说潘凤霞的潘派是松间明月、石上清泉,那么胡瑞华的胡派就是贯日长虹、穿云紫燕.

莺声初试 小水花掀起巨浪

胡瑞华原名胡水花,1938年出生于饶河支流昌江边的一个小镇上.出生时,身量瘦小的她却有着一副亮得出奇的嗓子.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女婴日后将会成为一代著名的赣剧表演艺术家.幼年时的小水花从来就不会浪费上天赐给她的好嗓子,整天依依呀呀地唱,有时和着爱拉胡琴的父亲的琴声唱几句饶河调.不过,尽管外祖父家是赣剧世家,外祖父有事没事地也教小水花唱几段《三司会审》,但饱尝唱戏艰辛的长辈们,谁也没有想过让小水花继承他们的衣钵.或许是上天要把这个女孩子固执地塞给赣剧,不管家人怎样回避,小水花还是从村里一次请戏班演戏过后,萌发了强烈的要学演戏的 .那个撩起她演戏 的是后来的著名赣剧演员陈桂英.

磨过了母亲出于对女儿痛爱的阻挠,丢下一句“演戏我也不会丢下弟弟妹妹不管”的承诺,1953年,小水花进入饶河戏班学戏,第二年又进入到刚成立的鄱阳县赣剧团,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

初到剧团,小水花非常刻苦.由于她学戏时已经15岁了,错过了最佳的学戏年龄,这预示着她要想唱出名堂,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每天清晨天不亮,她就会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县城新桥附近,对着东湖喊嗓子.那时东湖一带是乱坟岗,一般人很少到那里去,但憋着一股劲要唱好戏的小水花丝毫也不害怕,总是用她那嘹亮的嗓子和百鸟对歌,随朝霞起舞.这一年的大年三十,她是在剧团度过的,原因很简单:怕一回去家里人就不再让她出来了.

1954年,一场大洪水席卷了赣东北大地.这年的冬天,鄱阳、乐平、万年、余干等地的数万民工齐聚鄱阳县城,打响了水利冬修的大会战,修筑饶河联圩.经历了几乎解散命运的剧团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紧张而又简单的筹备之后,剧团恢复了正常的演出,第一场下来,竟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巧的是,几天后,剧团驮梁旦奉命进省城汇报演出去了,剧团本来旦角演员就少,这下更是捉襟见肘了.情急之下,老师傅们决定把小水花推到前台. 戏是她向外祖父学的《三司会审》.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的小水花,这回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了.她把心一横,一句“来至在都察院用目观望—”冲口而出,立刻在观众中炸了锅:哇,这嗓子,能耕山呢.赣剧观众看戏看到兴味盎然处不像京剧观众那样斯文地鼓掌叫好,而是一阵“咦呵呵—”,跟着就是打浪,掀起的人浪一阵高过一阵.小水花甫一登台,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紧跟着问题就来了,由于她学戏晚,根本就不会几出戏,可是观众却非点她不可,怎么办?总不能老唱《三司会审》啊!情急之下,剧团的老演员每天晚上演完戏后,就在冰冷的月亮底下给小水花说戏,现排现演.小水花在这种情形下,竟然表现出她过人的天分,硬是在一个月内连续上演了《七姐下凡》《嫦娥奔月》《白蛇传》等五六出大戏.观众们从此记住了一个叫胡水花的有着一条铁打的嗓子的赣剧小花旦.等剧团驮粱旦从省城再回来时,观众已经非胡水花的戏不看了.就这样,小水花凭着一条天赋的好嗓子一下子红遍了赣东北.赣剧,特别是饶河调,虽然是南方戏,但却在表演和唱腔上有着北方戏的粗犷和高亢,因此一直为男性观众所喜闻乐见.小水花的出现,为赣剧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大批原先只钟情于越剧和采茶戏的女观众纷纷加入到赣剧观众的队伍中来,这无疑得益于小水花那优美的唱腔和充满着女性特有魅力的表演.4年后,她参加江西省戏曲汇演,《一块手表》获表演奖.1959年6月,她把《三司会审》唱到了北京,使北京听众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二黄”故乡的皮黄.同年8月,她又上庐山为 八届八中全会做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这之后,她为自己取艺名胡瑞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名,而是标志着她企望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来一次飞跃.以后的几十年舞台生涯中,她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为丰富赣剧的表演和声腔艺术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踏雪无痕 饶河调绽放新声

凡是听过胡瑞华演唱赣剧的人,一定会以为赣剧本来就是这种唱法,其实不然.由于赣剧一直是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而且一直活跃在田间地头、乡野村坊,表演不像京剧那般规范,舞蹈粗犷,表演程式化之外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上,由于受男性嗓音条件的限制,为了表现女性的特点,演员多用真假嗓结合演唱,每逢开口音后面都使用闭口音的衬词翻高八度来演唱,形成赣剧独有的唱法.但是,原始的唱法粗犷有余、柔美不足,朴实有余、表情达意却不尽人意,而且让人觉得尖锐刺耳,因此,在胡瑞华出现之前,赣剧饶河调一派,表演技艺精湛者有之,但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唱家.

对于传统戏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胡瑞华早在学艺时就不断向老师提出质疑.她为这钻牛角尖的脾气不知挨了老师多少训,但生性好学的胡瑞华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首先她在唱法上就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她充分发挥自己是女性、嗓音好的先天优势,首先就革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衬词,使得唱词变得干净利落,而赣剧旦角唱腔也因此变得更加优美、流畅、动听.在她的演唱中,你丝毫听不到她真假声的转换,不管开口音还是闭口音,她唱起来游刃有余.她还对赣剧的声腔进行必要的修改润色,增加了许多旋律,使原本听起来非常简单的唱腔,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也更好地为赣剧声腔表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服务.比如在赣剧《打金枝》一剧中,升平公主有一段西皮快板唱腔“一见驸马生了气”,原来的唱法极其平直单调,像数锣鼓经,毫无旋律可言,也无法表现出升平公主这个人物的青春妩媚的气质.胡瑞华经过再三琢磨,在“一见”的“见”字后面加了个富有弹性的牛皮糖式拖腔(这个拖腔以后成为了“胡派”唱腔的典型性的标志),把整个唱段的旋律放慢,加上一些装饰音,一下就使得升平公主的音乐形象变得活灵活现.

饶河声腔论文参考资料:

河洛文化论文

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结论:饶河声腔第一家为关于饶河声腔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声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