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信仰论文范文资料 与信仰:革命战争年代军人的精神之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信仰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8

《信仰:革命战争年代军人的精神之基》:关于免费信仰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信仰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需要激发精神信仰的力量.人民解放军9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信仰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在缺缺炮、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革命战争年代,最不缺的就是精神信仰.正是因为有了革命精神信仰,才有了以身许党、以身报国、“红心向党”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林弹雨;还是在阴暗的牢房,面对刽子手的残酷折磨,革命军人们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留下了一个个为了革命信仰而不惜一切乃至牺牲生命的感人故事.

吉鸿昌:“我是中国党员,我为我们党的主义和政纲而奋斗”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13年8月,加入冯玉祥领导的队伍,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并曾任宁夏省主席.从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吉鸿昌逐渐接触到的主张,長期与员来往密切,抗拒“进剿”红军,后被解除了兵权,并强迫他“出国考察”.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于2月28日回国返抵上海.同年4月,吉鸿昌加入中国.随后,吉鸿昌再次率旧部起义,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导致失败,吉鸿昌突围进入苏区.由此,吉鸿昌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决意派人抓捕吉鸿昌.

11月9日晚,吉鸿昌被捕,因身带伤,先被送进了法租界天主教堂后的法国医院医治,随后被关进法国工部局监狱.为了诱逼吉鸿昌说出地下党的成员及活动情况,敌人使用了种种伎俩.

一次中,敌人拿出写有几位员名字的名单让吉鸿昌指认.吉鸿昌一把抢过名单,撕了个粉碎,然后,拍着胸脯说:“员就我一个人,要杀要剐,都是我!”

1934年11月22日,在敌人重兵的严密警戒下,吉鸿昌被秘密押解到北平.23日,何应钦在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组织“军法会审”.此时的吉鸿昌,把敌人法庭变成了宣传抗日的讲堂.

何应钦问他:“为何加入共党,危害民国?”他坦然而自豪地说:“你们以为我会讳言吗?不!我是中国党员,我为我们党的主义和政纲而奋斗.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人、为劳动群众、为全国国民、为全人类的正义进步而斗争的阵营里,我参加了为全世界历史上所未有的伟大工程,这正是我的光荣.”

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他披上斗篷,大步走上刑场.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充满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张学思:“跟定,海枯石烂,此心不变!”

张学思是爱国名将张学良之弟.1933年加入中国,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1933年3月,立志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张学思,经地下党员王金镜介绍,加入了的组织——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他积极参加贴标语、散传单、反帝演讲等活动.地下党的负责人亲眼看到张学思在斗争中的出色表现,介绍张学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从此,他彻底背叛了封建军阀的家庭,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斗争的光辉道路.

1934年7月,张学思经张学良保荐,进入南京军校第10期第2步兵科学习.1937年1月,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从南京军校毕业.的嫡系将领胡宗南、桂永清等都来拉拢他到军工作,张学思以回东北军为由拒绝了,最后,校方决定将他留校,这实际是要把张学思控制起来.张学思去找张治中教育长,表示愿意留校,但要先请一段假回天津探望母亲.张治中同意了.于是,张学思乘北去的列车,摆脱了国民党当局的控制,千里迢迢去寻找中国.

1937年2月,根据党的安排,2月底,张学思前往保定,在东北军五十三军一三〇师任见习排长.从此,他在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积极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接见张学思,鼓励他说:“‘释张’工作虽未如愿,但它暴露了的阴谋,教育了东北军广大爱国官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胜利者,是失败者.”

张学思在挫折面前,鼓起了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他向周恩来申请,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建立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周恩来表示赞同,并指示说:“或回五十三军或是自己搞均可,尽量发展,搞起来即向八路军靠拢.”还嘱咐他“要大胆,谨慎.”

可是不久之后,五十三军在河间与日军交战,惨遭失败,残部溃退太行山一带,使组建敌后抗日武装的计划未能实现.

在接踵而来的挫折面前,张学思百折不挠,意志弥坚.他态度鲜明地说:“要抗日,就得跟定,海枯石烂,此心不变!”

1938年4月,党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安排张学思暂去香港待命.

当时,张学思的全家都办好了出国手续,母亲特意留在香港,要说服最心爱的小儿子与她一起去美国.然而,深明大义的母亲更为儿子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所感动,把生离死别的痛苦埋藏在心中,亲自把儿子送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张学思望着机窗外目送自己的老母亲,暗暗流下了泪水.

10月下旬,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张学思从武汉经西安抵达延安.

在杨家岭,张学思受到了的亲切接见.关切地问他:“延安生活条件很艰苦,你能不能过得了生活关?要不要钱花?”

张学思表示:“在延安能革命能抗日,再苦我也不怕!”

此后,张学思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教诲,在延安马列学院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革命意志.

1940年9月14日,张学思告别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战场,转战华北平原经受战火锻炼.

信仰论文参考资料:

信仰的力量论文

结论:信仰:革命战争年代军人的精神之基为关于信仰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信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