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衍生产品论文范文资料 与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功能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衍生产品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9

《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功能综述》:这篇衍生产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金融危机以来,学者开始在信用衍生产品在风险转移的风险转移和金融稳定功能方面开展多项研究.文章将从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与监管、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的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结论,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有利于银行分散风险并提高资本流动性,在系统内以动态均衡的方式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但也有可能强化银行的道德风险,增加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并通过彼此之间的高度关联将风险传染到整个金融系统.因此,我国在研究推出信用衍生产品时,应当注重平衡市场投资流动性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实现风险转移和金融稳定两个目标的协调并行.

关键词: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金融稳定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相较于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早也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信孚银行的设计.但在次贷危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关于信用衍生产品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在金融危机中积极和消极助推作用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学术界也开始重点关注信用衍生产品在风险转移方面的运行机制和金融稳定功能研究.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市场和监管角度出发,有许多学者在市场发展规模和相关市场管理制度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从制度和法律的视角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进行更好的管理;而从信用衍生品的风险转移功能效率研究,从宏微观两个视角出发.宏观视角侧重于探究信用衍生产品对于宏观金融体系的效率影响,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等主体.微观视角则聚焦于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贷款参与方和风险转移接收方的影响.从本文研究的视角来看,我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重点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进行研究综述.

一、 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与监管研究

根据ISDA(1999)的定义,信用衍生品是指一种场外的双边合约,其价值是从基础信用工具衍生而来,在这一合约下,双方同意互换商定的或者是根据公式计算确定的*流,*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时间信用事件的发生.由于信用衍生品是一种非融资型的、场外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它能使信用风险更具流动性和交易性.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抵押债务证券(CDO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两大类,其余交易品种的规模和流动性相对较小.根据Roxana(2012)的研究,CDOs的结构像是一个汇集了多种资本结构并根据信用质量被层层打包的资产池,银行通常通过这些结构化产品来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首先银行通过整合抵押贷款等多种类型贷款,企业债券和其他资产如信用卡应收款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然后是切片化这些投资组合中的不同组织部分,从而将其出售给有不同投资需求的投资者.CDS则聚焦于两方投资者,互换的买方与卖方,买方通过支付费用来锁定和规避信用风险.而对于卖方来说,CDS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除赚取收益外卖方甚至可以做空信用标的获利.

2001年6月,国际互换衍生产品协会(ISDA)经过统计和调查得出,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刚刚超过6310亿美元(Lubben S. J.,2007).而在之后6年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均超过100%,次贷危机发生的2007年达到58.2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55.8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总产出.

而同时期的银行总资产规模数据也在信用衍生产品之下.Hofmarcher(2014)研究发现,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和欧洲经济体开始反思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膨胀,并开始对信用衍生产品加强监管.欧盟立法规定监管者和监督者对于衍生产品的运行结构需要享有完全知情权,提高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透明度,通过引入相应的*结算和清算机构来改善市场结构和减少场外信用衍生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二、 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的微观效率

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金融市场一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对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存在阻碍作用 (Stiglit,1981).各类金融机构的产生分别从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个渠道实现了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而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则在传统市场参与主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信用风险转移方和信用风险接收方这两个角色,对市场微观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贷款参与主体双方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需求者的前期资信调查,中期贷款监测和后期持续跟踪管理是应对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最重要手段,但同时这些活动也给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但Morrison(2005)的研究认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对借款人进行信息监督的动力,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越为迅猛,商业银行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信用风险的有效转移,尤其是通过信用违约互换银行可以提前保证收益而不用考虑之前进行前中后期调查监管的各项因素,银行的监管频率大幅度减少.

另外,监督成本的长短期收益成本权衡以及使用信用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的覆盖程度也会影响到贷款需求者和贷款发放者双方.已有文献会从资金需求供给双方的动态关系来进行研究,Walaa(2014)通过研究多家使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的融资行为认为,从短期来看,CDS等衍生产品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创新的信用风险转移模式,对商业银行积极的进行贷款的风险管理有促进作用;而从长期来看,这种保护未必会产生长效促进作用,商业银行会进行相关的成本收益分析,如果获取的收益大于进行贷款监督管理的成本,银行可能就不会采取监督措施,相反如果收益小于成本,银行仍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和管理.贷款管理的动力取决于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博弈.Rama(2014)研究发现,从借款者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大量使用信用衍生产品,会让市场产生银行弱化对资金需求者的监测的“认证效应”,从而提升资金需求者从直接融资市场获取资金的成本.

衍生产品论文参考资料:

产品质量论文

产品设计毕业设计选题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金融衍生品论文

产品设计论文

结论:信用衍生产品风险转移功能综述为关于对写作衍生产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香港衍生小儿系列产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