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精神病患者论文范文资料 与精神病患者网络媒体形象的扭曲化现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精神病患者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9

《精神病患者网络媒体形象的扭曲化现象》:本文是一篇关于精神病患者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在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但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的媒体形象却多为负面,尤其是网络上,精神病患者的形象长期处于扭曲化的困境当中.本文通过对人民网江苏视窗2014年有关精神病的新闻报道的分析研究,试图总结出一些现象及规律,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对目前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的良性塑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扭曲化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38-02

2015年5月7日,一段男子暴打3岁男童的视频在网上发布,短短几小时其点击量就过百万,民众们在为这名小孩揪心的同时,也在呼吁着要严惩这名施暴男子,随后有媒体报道这名男子为精神病患者,有可能免于刑罚,顿时引起线上线下的热议.一时间“精神病”、“犯罪”、“暴力”等词语成为了人们热门的话题.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 1 亿人以上,而我国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于此类新闻的报道却还存在着诸多缺失,精神病患者的媒体形象也长期处于扭曲化的状态之中.

一、对于网络当中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的统计与分析

为了研究网络中精神病患者的媒体形象,笔者对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对象为人民网江苏视窗2014年的相关新闻.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选取其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性.由于民众常以“精神病”代指各类精神疾病和病人,因此选择“精神病”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日期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笔者共采集到39篇新闻作为研究样本,除去重复及无效样本4篇,最终做到到的研究所需样本是35篇,样本利用率为90%.

图 “精神病媒体报道的内容分类统计”

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数量不多,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35篇新闻报道,即可看出网络媒体对于精神病患者报道的大致现状.笔者将这35篇新闻按照内容分为四大类,即:涉案类、涉险类、精神卫生建设类及娱乐类(见上图).分析发现新闻报道的重点以涉案涉险的比例最高,而对专家学者的建议、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和精神病人的正面报道则相对较少.

涉案类的新闻稿件主要为新闻当事人是精神病患者,他们都做出了伤害他人的举动,轻者扰乱治安,重者杀人分尸,这类新闻使其媒体形象扭曲向“暴力”、“危险”的方向.如2014年6月1日《盐城一精神病患者见人乱舞斧头 民警机智制服》、2014年1月16日《南京精神病男突然踢司机 致公交车追尾1人骨折》.这类新闻稿件有18篇,占到总量的51%,恰好过半.

涉险类新闻稿件有6篇,占到17%,主要涉及精神病患者因患病原因造成自身的一些困扰或身陷险境,此类新闻稿件使其媒体形象扭曲向“愚昧”、“失控”的方向.如2014年11月24日《南京精神病小伙吞下门把手 医生妙手取出》.

精神卫生建设类新闻稿件共7篇,主要是江苏省内精神卫生硬件软件基础建设的一些报道,其中又有改善提高类和缺失滞后两种类型.如2014年10月27日的《常州设立专项经费 兜底精神病人医疗保障》为典型的改善提高类;其中缺失滞后的报道有三篇,占医疗类稿件的43%,如2014年12月29日《南京重性精神病患者逾2万 总床位数仅2000张》.

最后是娱乐类,此类新闻报道与本文所研究精神病领域并不相关,多为娱乐事件,如2014年12月9日《韩国荧屏吹“精神病风”主角们个个都“有病”》.对于此类报道,笔者不再做赘述研究.

二、网络中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扭曲化的表现

1.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的负面化

在研究样本中描写精神病患者的词汇,大多集中在“疯子”、“语无伦次”、“精神异常”、“行为怪异”等贬义词上,精神病患者被贴上了各种各样负面的标签,致使其形象极度扭曲.大学人文学部佐藤雅浩认为,经过媒体的报道及渲染,使做到民众产生了“精神病患者即犯罪预备军”的定势思维.作为精神疾病的患者,本应该有着跟其它类型患病者一样的虚弱、可怜、被照顾的媒体形象,但精神病患者却一反常态的成为了暴力、无礼、失常的代名词.人们对于精神病患者往往带着恐惧、敌对甚至仇视的态度,使精神病患者在承受自身病痛的同时,还要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冷漠与鄙夷.“现如今,精神病已经和正常人划开了一条深深的界限,精神病一词似乎也已经可以囊括下所有非正常状态,同时当今时代的受众也在渐渐接受这一事实.[1]”在精神病患者媒体形象被扭曲的过程中,负面报道着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新闻报道中精神病专业概念的模糊化

在研究样本这35篇稿件中,只有7篇稿件提到新闻当事人所患精神疾病的具体名称,其他都用“患有精神病”这样笼统的说法定位,而这七篇稿件中有三篇仅提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真正具体到名称的只有四篇,也就是说只有11%的稿件运用医学专业术语来报道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同时,在这35篇新闻报道中有7篇是推测状态,只是根据当事人不合常理的举止推断其为精神病患者,缺乏新闻应有的客观严谨态度,如2014年2月9日《南通通州惊现沉尸案 疑为精神病患者弑母抛尸》.

值做到关注的是,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四篇涉及具体疾病名称的新闻稿件中,当事人都非常巧合的做到的是“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许多人将‘神经病’与‘精神病’、‘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与‘精神分裂症’混為一谈,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媒体从业者.[2]”从专业的医学角度来看,精神病患者并不比健康的人更具危险性,然而,媒体把精神分裂症扭曲化之后,就使很多人误认为一旦精神有问题就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使民众产生无畏的恐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是脑内特殊的生化代谢障碍,有的有家族遗传背景,所以是一种‘内源性精神病’”[3].精神分裂症只占精神病中的很小一部分,像最常见的失眠、厌食等症状都属于精神病范畴.因此,把精神分裂等同于精神病、把精神病等同于疯子都是其媒体形象扭曲化的重要表现.

精神病患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精神病患者网络媒体形象的扭曲化现象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精神病患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精神病患者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