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心理学视角论文范文资料 与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理学视角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7

《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应用》:这篇心理学视角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 随着正念在西方心理学界的流行,慈心禅作为另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传统佛教禅修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系统的慈心禅训练可以培养积极情绪、缓解消极的情绪反应,而即时的慈心禅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慈心禅可有效提升自我同情,培养对他人的共情能力和积极态度,此外还可辅助某些疾病的治疗.除进一步深入已有方向,未来研究可更多借鉴佛教视角提出新课题,如对慈心进行有效测量,探索慈心禅所诱发情绪的特殊性质,干预愤怒、嫉妒等负性情绪并探索慈心禅的应用方式和条件等.

关键词 慈心禅;情绪调节;自悯;正念;佛教

分类号 R395

“正念”这一源自佛教的构念,最近十几年在西方心理学界大为流行,也逐渐为我国心理学家所重视.而随着对正念之研究的拓展,慈心禅,作为另一种在佛教中有重要地位、在实践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的传统禅修方式,也已经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Hofmann,Grossman,& Hinton,2011).尽管以“慈心”等为关键字可以检索出一些中文文献,但绝大多数都是宗教学的研究,而立足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也是从概念上加以探讨(如彭彦琴,沈建丹,2012),目前尚未发现国内针对慈心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和正念禅修一样,慈心禅作为根植于我国文化的一种禅修,对于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1 慈心禅简介

1.1 佛教背景下的慈心和慈心禅

“慈心”这一术语来自佛教,巴利语为“mettā”,英译为“Loving-Kindness”.“Mettā”这个词的词义指善意(kindness)或友善(friendliness)的态度(“Mettā”,2013),而佛教还对这种友善做了进一步的说明:首先,佛教的“慈心”是一种对一切众生的无条件和无差别的善意,即这种善意不受亲疏分别或利益关系的影响.因此在佛教中,“慈”和“悲”(compassion,对不幸者的悲悯)、“喜”(appreciative joy或empathicjoy,为别人的快乐或成功感到的喜悦)、“舍”(equanimity,acceptance或calm,保持不带执着的接纳和内在安宁)并称“四无量心”(four immeasurable),,即面向一切众生的4种高尚态度(Hofmann et al.,2011;Kraus & Sears,2009).第二,以解脱和出离世间为终极目标的佛教,强调慈心不应和带着执着的“贪爱”或“爱着”混淆.如《清净道论》指出修习慈心是以嗔恚的止息为成功,若产生爱着则失败.一方面,这类似于基督教中“神爱”(Agape)所包含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不执着的强调,如不强求对方幸福,或不因对方的不幸而困扰,则可以被视作慈心作为佛教构念的一个特色(赏雪居士,2012).

“慈心禅”,又称为“慈心”、“慈心观”,巴利语“mettābhāvanā,英译为“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Mettā”,2013).顾名思义,“慈心禅”指培养慈心的一种特殊禅修.无论是南传、汉传还是藏传佛教,慈心禅均承载重要的功能并占有重要地位(Bodhi,2005;Kuan,2008;Sanharakshita,2004;Sheng-Yen,2001;Suzuki,2011).如在南传佛教看来,慈心禅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心情不悦时,可以练习慈心禅调节情绪;二是辅助禅修,当禅修者对需要专注的对象感到排斥而难以继续禅修时,练习慈心禅可以帮助其化解排斥感.而由于慈心禅的这些功能可以“保护”修行者专注、顺利地修行,因此慈心禅也被称为4种“护卫禅”之一(Mahinda Bhikkhu,引自赏雪居士,2012).

1.2 慈心禅的练习方法

首先,“慈”、“悲”、“喜”、“舍”在传统的佛教中互不相同,且每一种都有系统而复杂的修行方法(Mahinda Bhikkhu,引自赏雪居士,2012).而目前无论是面向大众或在家信众的佛教禅修指导,还是心理治疗或干预中使用的慈心禅,实际上是简化版的慈心修行.又由于心理学文献往往不强调对慈、悲地严格区分,这种慈心禅也就同时承担了对“悲”甚至整个“四无量心”的培养(如Hopkins,2001;Neff,2003),但其内容按佛教的标准依然只是“慈”.本文汇总的实证研究,未加说明均基于这种简化的慈心禅,其内容和操作在不同的应用中大同小异:首先让自己处于舒适的姿态,有些传统还会先唤醒自己的愉快情绪,以为祝福做好准备;然后便想象所要修习慈心的对象,从4个方面向该对象散播慈爱,即进行祝福:(1)祝其没有仇敌;(2)祝其没有痛苦;(3)祝其没有疾病;(4)祝其拥有自己的快乐.至于用于祝福的具体语言,有些传统会提供参考或带领念诵,有些则建议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语言等,这些均属于细节差异.(Chalmers,2007;Neff,2011)

关于祝福对象的选取,佛教中有一些可供心理学实践参考的传统.首先,祝福的对象会按照修行水平的提升而变化,如某些传统的顺序是:(1)祝福自己;(2)祝福喜爱的人;(3)祝福中性的,即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4)祝福自己讨厌的人;(5)同时而平等地祝福自己、喜爱的人、中性的人和讨厌的人;(6)祝福所有人或一切众生.具体顺序在不同传统之间略有差异,如有时不包括讨厌的人,但基本都遵循由己及人,从易到难,从特定个体到一切众生的趋势,对某类人能熟练唤起慈心后再开始对下一类人的祝福.第二,禅修者,特别是初学者,应回避某些对象.如某些传统强调祝福的对象不能是异性,不能是和自己太亲近或有利益关系的人,也不能选死人等.主要的原因均是为了保证禅修顺利以及保证所培养情感的纯洁性等(赏雪居士,2012).

从上述简介不难看出,慈心禅虽然源自佛教,但其并不要求练习者具有宗教信仰,练习中所祝福的对象和内容也和宗教无关.这一点上,慈心禅和正念禅修类似,都可以被看作是无关宗教的注意力和情绪调节的练习(Kabat-Zinn,2003).另一方面,慈心禅和正念禅修又有本质差异:根据佛教中止禅(samatha)和观禅(vipassana)的分类方法,慈心禅属于止禅,是将注意指向和维持于某一特定对象,以训练注意的专注并暂时止息内心烦扰的过程,和专注呼吸的禅修(安般念)相似.(Mahinda Bhikkhu,引自赏雪居士,2012)和之相对,观禅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事物无常、无我的本质来解脱执着.因此,源于观禅的西方正念技术,在心理操作上强调专注观察当下的事物或维持一种开放的、无选择的注意(Siegel.Germer,& Olendzki,2009).参考佛教背景,澄清这些练习在目的和心理操作上的差异,有利于探讨不同禅修的作用机制并避免研究结论的混淆(Zeng,Oei,& Liu,2013).

心理学视角论文参考资料:

心理学杂志期刊

管理心理学论文3000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设计心理学论文

设计心理学论文3000字

社会心理学论文

结论: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应用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心理学视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心理学能力的含义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