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于坚论文范文资料 与于坚诗三才万象共端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于坚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30

《于坚诗三才万象共端倪》:本论文可用于于坚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于坚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于坚,诗人、记录片导演,1954年出生于中国昆明,16岁进工厂当工人9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院长.曾获台湾《创世纪诗刊》四十年诗歌奖,中国鲁迅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德语版诗选集《零档案》,2010年获德国亚非拉文学作品推广协会主办的“感受世界”优秀文学作品评选第一名.本文分析于坚诗歌文本的视域:(一)知识论视域:文化─自然(二)心理学视域:个人─集体(三)*学视域:自我─他人(四)存有学视域:存有─空无.根据虚实互涉之关系:(一)语言策略的虚和实(二)诗意空间的虚和实(三)社会身份的虚和实(四)历史意识的虚和实,探讨于坚诗学中“民间”概念的具体意涵.从诗意空间比较两个当代民间诗人韩东和于坚,两种生命典型的象征义.

一、于坚诗歌文本的视域

(一)知识论视域:文化─自然

自然的原始状态及每一存有物结构自寓的天性是“自然”概念的核心,而“文化”乃指人主动发展并附加在自然之上的人为产品和活动之总合.文化的原始动因和真正目的本在完成人的天性,可是塑造文化结晶的复杂变因反复搓揉着人的历史,文化符码层迭覆盖,造成文明发展和人实现自己历史性本质相互背离的境况;文化逐步远离自然,人也越趋背离自己的天性,人建构文化的语言符码光怪陆离,语言文字的沟通和铭记显得困难重重处处遮蔽.探索自然和文化的本质差异和文化符码对人和自然的双重遮蔽,是于坚诗歌经常探索的主题.

在《苹果的法则》里“自然”显现为一只苹果,它“根据永恒的法则被种植 培育”,当它被摘下装进箩筐,“少女们再次陷入怀孕的期待和绝望中/它们和土地都无法预测/下一回下一个秋天/坠落在箩筐中的果实/是否仍然来自神赐”;自然的法则是永恒之道(不易)和无法预测之道(变易),“神赐”的果实神秘而神圣,无法以人工完全掌握.

自然的本性和法则在于坚的诗里常被落实到具体事例演示,《避雨之树》昭示了一棵胸怀母性的亚热带丛林巨榕,伸枝布叶护卫生灵.它那千手观音似的手臂里,怀抱着蛇、鼹鼠、蚂蚁、鸟蛋、蝴蝶和两只鹰,它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周身闪着宝石似的水光:

它是那种使我们永远感激信赖而无以报答的事物

我们甚至无法像报答母亲那样报答它

我们将比它先老

我们听到它在风中落叶的声音就热泪盈眶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爱它 这感情和生俱来

──《避雨之树》节选

人的天性根源于自然的馈赠和影响,对自然的宽容大爱滋生难以言说之情.可是人文发展的模式化和自然的天真隔绝日远,人只能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驰骋,“黑马 你来看电视 我来嚼草”,文化和自然之道判然两分,人只能间接透过文化符号回看天地之光,“它在嚼草/周身闪着黑色的光芒/彷佛它是一个放牧者 一个牛仔/世界以及我 都是它的马群”(《黑马》),马的驰骋开张对照出人的拘谨狭促.在《春天咏叹调》里,人被初春的气息淹没,再度激活出丰富的想象力,满身阳光、鸟羽、树叶的“春天”撞翻了室内“穿着黑旗袍的花瓶”,惹得大地“那些红脸膛的农妇”咧嘴大笑──

昨夜你更是残酷 一把抽掉天空摆着生日晚宴的桌布

那么多高贵的星星 惨叫着滴下

那么多大鲸鱼 被波浪打翻

那么多石头 离开了故居

昨夜我躲在城堡里 我的心又一次被你绑架

你的坦克车从我屋顶上隆隆驶过 响了一夜

我听见你猛烈地攻打南方 攻打那个巨大的鸟笼

像听见了印度智者的笛子 蛇在我身上醒来

可我不能出去 我没有翅膀 也没有根

──《春天咏叹调》节选

人无法扎根于土地也无法飞翔于空中,只能通过“缝制裙子来适应你”、“戴上绿色假发混进花园”、“为你写作诗章”等行为接近春天,只能指望着下一个三月的夜晚,天空再度挂满金色葡萄.自然的生机盎然对只能模拟现象的文化修辞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有,《春天咏叹调》呈现了文化和自然的本质差异.《在马群之间》更进一步超越理性思考,任由“我”奔驰在荒野的两群马“黑夜和曙光”之间:

我奔跑在两个马群之间

马群 为黎明的露水所凝固的马群

集聚在燃烧之前的火焰

黑压压的一片 红压压的一片

当我跑过它们的时候

它们脱离了马的属性

像跑马场的观众那样扬起头来

似乎在判断我是不是它们的一员

我要跑得更加优美

在想象的美和速度中超越它们

我必须在这些野马合拢过来将我踏平之前

从它们中间 像一匹真正的骏马那样穿过

──《在马群之间》节选

诗里的“我”以想象之美和速度幻化为“骏马”,表达人对融入自然重新和万物合一的渴望.《我梦想着看到一头老虎》,于坚试图从隐喻后退,消解知识库:“图书馆”和文化原型:“神话”对人认识世界的遮蔽,将人和世界的对话摆置于开放无蔽的场域,以此重建“知识的基础”:

《我梦想着看到一头老虎》

我梦想着看到一头老虎

一头真正的老虎

从一只麋鹿的位置 看它

让我远离文化中心 远离图书馆

越过恒河 进入古代的大地

直到第一个关于老虎的神话之前

我的梦想是回到梦想之前

和一头老虎遭遇

于坚的《从隐喻后退》一文,谈到了──最初,世界的隐喻是一种元隐喻──“这种隐喻是命名式的.它和后来那种‘言此意彼’的本体和喻体无关.最初,世界被命名为一种声音,那个最初的人看见了海,他感叹道,嗨!他说的这个声音和他眼睛所看到的、目击的事物是一元的.在这里,能指和所指尚未分裂,它们密不可分.说‘嗨!’的人并非想到或思考了海,他仅仅看到了目前的海.海获得了一个人的音节,在这里,海是一个能指的所指,能指和所指都是目前的海,‘嗨!’是一个元隐喻.”,“在我们的时代,一个诗人,要说出树是极为困难的.shù已经被隐喻遮蔽.他说‘大树’,第一个接受者理解他是隐喻男性 .第二个接受者以为他暗示的是庇护,第三个接受者以为他的意思是栖息之地等第X个接受者,则根据他时代的工业化的程度,把树作为自然的象征等能指和所指已经分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于坚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于坚诗三才万象共端倪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于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于坚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