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犯罪心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校园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和行为预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犯罪心理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0

《校园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和行为预防》:本论文为您写犯罪心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校园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弊病,危害社会健康,而其犯罪心理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旨在从犯罪心理学探讨目前引发校园犯罪的一些原因,及有针对性提出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犯罪;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86-02

“青少年”,既是一个生理概念,在犯罪心理学上更是一个心理概念,那些没有经历过社会,心智尚不成熟的的“准大学生”“大学生”群体都属于这个范畴,都有着类似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这是第一次将校园犯罪提升到国家层面讨论,这也足可以表现其危害不可小觑.

2013年4月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黄某遭他人投毒后死亡一案曾引起巨大的社會反响,犯罪凶手林某正是受害人黄某的室友.2015年12月11日,林某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新闻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大家不愿相信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会犯下滔天大罪.可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记者采访资料便不难发现一些端倪:成绩优秀、阳光热情、乐于助人、有些腼腆、家境殷实、被迫学医,这些都成了林某身上的标签.2013年4月8日,他被拘前所发的最后一条微博大意是,有时候挺痛恨自己,痛恨医生这个行业.

由此可见,学生很容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矛盾,形成犯罪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进而找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校园犯罪的生成机理分析

(一)校园个体道德缺陷是其根源

校园个体道德缺陷主要表现在个体自我意识过强,论其根源,一部分是溺爱的后果,另一部分则是出于*长期被压制的结果.这种学生一切行为均以自我为中心,也往往因为一点点冲突就表现出情绪敏感,抗拒社会,甚至产生仇恨凶杀之类极富攻击性的念头,这也成为犯罪的潜在因素.

(二)校园个体性格缺陷是其基础

1.“扭曲自尊”背后的极度自卑

很多校园犯罪的凶手身上,都有着“扭曲自尊”的人格和心理.而早已有心理学家明确指出,这种“扭曲自尊”背后埋藏的是当事人极度的自卑感.

自卑感的来源有二:一是不利的成长环境,如父母年龄过大、粗暴无知,动辄打骂体罚、家庭贫困等;二是对自身条件不满,如残疾、多病,自理生活有障碍等.自卑往往伴随羞耻感,这类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与他人交往甚少,其个人生活无计划,理想平庸,他们往往从心里排斥社会援助、心灵沟通,不愿在交流中自揭伤疤.因此即便想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如果不能改变其环境和个人状况,很难从根本上救治.

最有代表性的是马某杀人案,至今让人心存余悸.马某为什么要杀人?“因为室友都说我打牌*,我觉得自己受歧视了,所以杀人.”“因为室友过生日没请我,我觉得是看不起我”,上面这些理由看起来荒唐,但正是他犯罪心理的真实反映.分析此案时,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点是马某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成长环境不好,加之其对自身条件不满,有一种难以摆脱的自卑感,他渴望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同学间的口角刚好触犯到了他的自尊心和羞耻心,因而起了残忍的杀念.

2.缺乏自控力

在校学生无论成年与否,大多数都正处于青春期,而心理也处于不成熟期,缺乏自控力成为一个明显的共同心理特征.物质享乐、精神满足和生理需求是导致学生自控力缺乏的三大内因.其根源和自卑感的形成类似,同样是“不利的成长环境”和“对自身条件的不满”.其后果也是轻信谣言,易怒,多疑,这种心理很容易导致临时起意,实施犯罪行为.

(三)成长环境是主要原因

前面分析“个体道德”和“个体性格”上的缺陷时,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是导致其形成“犯罪心理”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家庭环境

这里说到家庭环境,排除一些客观经济状况等不提,最重要的是往往被我们忽视了的父子(女)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母爱就其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多不体现自然渊源.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一项权威交叉文化调查表明:在父与子较少接触的社会中,少年犯罪发生率最高.在这里,不是说母爱不重要,而是往往因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障碍,导致其缺乏家庭温暖,都容易造成人格扭曲,诱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2.学校德育失误

“教书不教人”,成为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真实表现.再回到复旦大学林某投毒一案,林某是个典型的高智商理工科人才,而由于其对人文交流不感兴趣,不关心对人的研究,因而其也不愿在人前表露自己的情绪,“我在学校也挺想家的,我也知道妈妈希望我打电话回家,可我一打电话妈妈就会问我最近怎么样,我往往就编些假话骗她,从来报喜而不报忧”负面情绪在心底积郁成疾,最终酿下大祸.而他的智力特点也决定了其作案方式: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很严密,对于自己熟悉的学校环境利用的非常好,但他不熟悉社会情况,其准备的逃跑方式显现出他对社会的陌生.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教师”这个角色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些不够资格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原因,仍位于教育岗位上.而这些老师由于自身心理、行为的“不健康”,使学校教育出现各种不和谐现象,易于青少年犯罪心理滋长与传播.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不断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贪恋物欲享受,催生了当代一些学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多种腐朽的价值取向,一旦物质生活达不到理想状态,便很可能产生犯罪.

犯罪心理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生心理论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结论:校园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和行为预防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犯罪心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犯罪心理txt长洱完整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