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鲁迅论文范文资料 与鲁迅早年地方体验和时代思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鲁迅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9

《鲁迅早年地方体验和时代思潮》:本论文可用于鲁迅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鲁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鲁迅早年的地方体验与时代思潮保持着张力,受其影响并保持个性:支持地方自治,却疏离真实的地方政治;整理乡邦文献,却消解革命意义、坚持学术立场;质疑狭隘的省籍认同,却不迷信国族、世界等新的群体认同.

[关键词]鲁迅;地方体验;地方自治;地方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5-0053-04

[收稿日期]2015-06-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各级地方同样被纳入了这一进程,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日常生活等领域内,开始了新旧交织、重新整合的进程.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地方体验因时代思潮而趋同,同时,又因个体的多样性而不同.

对于清末民初的鲁迅而言,地方(从绍兴到浙江)无疑是他所关注的,甚至一度是其赖以立足的所在.鲁迅对地方政治、历史文化、地方认同的体验受到当时地方自治、国学保存运动、“非省界”等思潮的影响,同时又与时代思潮保持了若即若离的紧张感.虽然支持地方自治,却疏离真实的地方政治;虽然整理乡邦文献,却偏于纯粹的学术工作;虽然质疑狭隘的省籍认同,却不迷信国族、世界等新兴的群体认同.

一、地方政治的体验与地方自治思潮

鲁迅早年对地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带有强烈的群体色彩,与浙江同乡保持了一致性.不妨先梳理一下鲁迅参加的组织或社团,初入日本,便于1902年加入浙江同乡会,同年通过许寿裳、沈瓞民介绍参加浙学会,1903年组织绍兴同乡恳亲会,1904年参加光复会.

鲁迅参与的一系列组织或团体,或全由浙江人组成,或以浙江人为首,均有浓厚的地缘色彩.因为以地缘为纽带,这些团体多以地方为政治活动的重心或起点.无论是“浙学会”,还是由此衍生的光复会,革命主旨之一是:“首先占领湖南、安徽或浙江一省,作为武装根据地,再逐渐扩大”[1].而浙江同乡会同样号召以地方为起点,在会刊《浙江潮》的发刊词上,宣扬“欲争自由先言自治,然必于其本土之人情历史地理风俗详悉无遗,而后下手之际乃游刃而有余”[2].

无论是传统形式的同乡会,还是新式的革命社团,这些团体并不以固有的畛域之见故步自封,均以现代民族国家为终点,并持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如《浙江潮》有《警告我乡人》,言:“先为告吾乡人,告而并望吾乡人为天下倡”,所倡者是“地方自治”[3].这些以地方为起点、以地方自治为理想的主张,正是与当时流行的地方自治思潮一致.自太平一役以来,晚清督抚和绅商两种地方势力扩张,尤其是甲午战后,权威失落与外来危机加深,士人普遍觉醒尤其是新知识界纷纷投身地方,办报、兴学、创学会几乎遍地开花,在政治上宣扬西方地方自治制度,以地方为过渡实现拯救国家的目标.地方自治思潮有改良和革命两种趋向,如“改良派把地方自治作为参与国家政治的途径,而革命派却把地方自治作为夺取政权的一种手段”[4](p.362).从欧榘甲《新广东》、杨守仁《新湖南》开始,直到光复会等革命派,均以地方自治为起点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国家,而改良派更多是以地方自治作为起点改良现有政权,进而建立现代国家,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鲁迅的地方政治诉求与团体保持了同步性.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氏兄弟公开宣称:“比者华土光复,共和之治可致,地方自治,为之首涂”,对地方自治的热衷与时代无异[5].但是,鲁迅早年并未参与多少具体的地方政治活动,主要是以文字介入,并且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疏离甚至悲观.

晚清地方自治的诉求之一是实现本地人的自我治理.各地觉醒了路矿等利权意识,并纷纷投入收回路矿运动.以《浙江潮》为中心的浙江留日学生,曾针对浙江高尔伊卖矿一事频繁发文,号召浙人收复浙矿.如第6期有《刘铁云欲卖浙江全省铁路乎》,该文痛呼“路矿既失,虽有浙江,犹无浙江也”,但事情一波三折,第7期终于辨明《卖浙江全省路矿者非刘铁云一人也别有人也》,高尔伊卖矿一事浮出水面.浙江留日同乡会开特别会议,“各陈方法,互相研究”[6],于是第8期以高尔伊事件为焦点呼吁浙人收回矿权,先有警告《敬上乡先生请急速设法令高尔伊毁弃矿契约并力图善后书》并附《致高绅尔伊书》,又有专件《为杭绅高尔伊盗卖四府矿事警告全浙绅民启》.翻检当时的报刊,除《浙江潮》外,地方性的《杭州白话报》都借高尔伊一案,呼吁浙人自办浙矿[7].与浙江同乡会保持一致.鲁迅于《浙江潮》第8期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称:“浙绅某者,窃某商之故智,而实为外人伥,约将定矣.设我浙人若政府,起而沮尼之,度其结果,亦若俄之于金州诸地耳.”其中,“浙绅某者”指高尔伊,“某商”指刘鹗,“外人”指意商(实为英商),“约”指高尔伊的宝昌公司借外资合开浙江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四府矿产而签的约.其后鲁迅继续以学术鼓吹收回矿权,1906年于上海出版《中国矿产志》,主张“今也,吾将于垂隳之家产,稍有所钩稽克核矣”[8](p.165),1907年为《中国矿产志》征求资料做广告,“知其省其地址矿产而已,知其省其地址命脉而已,知其省其地址命脉所在而已”[9](p.225).在高尔伊一案中,鲁迅痛批主谋高尔伊,同时“试问我畏葸文弱之浙人,老病昏聩之政府,有何权力,敢迫其锋”[10],将浙江人冠以“畏葸文弱”的称号,不无悲观之意.

辛亥革命爆发后,地方自治成为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鲁迅支持绍兴光复并呼吁地方自治的进行,但很快便因绍兴光复后政局与王金发的变化,而陷入了更深的悲观.早在辛亥爆发前,鲁迅便对地方事务表现出厌倦,不断向许寿裳感叹:“越中棘地不可居”[11](p345),“闭居越中,与新颢气久不相接,未二载遽成村人”[11](p.348).绍兴光复第二天,鲁迅便指出:“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12](p.324).

鲁迅对地方政治的体验有深刻的一面,同时又有褊狭的一面.政治是新旧敌我力量的妥协和制约,并非泾渭分明,井然有序.鲁迅所在意的是理想状态的地方政治,厌恶甚至拒绝更为复杂的现实政治,很快便离开绍兴去南京就职.作为旁观者的鲁迅,他的地方政治体验无疑是个性化的,对革命后的时局很少思考政治层面,更多是精神层面的[13](p.37),并且无法像政治家那样,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这一倾向一直延续到《新青年》时期,正如汉学家哈雷特·密尔斯所言:“他没有谈论中国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他触及的范围很狭窄等然而真要拿出切实的改革计划时,鲁迅变得比在日本的时候更加含糊其辞,只能拿出一些空泛的议论来应付”[14](p.10).

鲁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鲁迅早年地方体验和时代思潮为关于对写作鲁迅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鲁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