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商业银行论文范文资料 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商业银行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6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这篇商业银行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发展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关键词:银行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突变分析; SVAR模型;实证研究

一、引言

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成“井喷”式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全面进入传统金融领域,传统银行业受到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金融服务的全面挑战.据专业报告显示,2014年,支付机构共处理数额高达17万亿元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在巨大的支付业务量下隐藏着潜在风险.2015年5月,支付宝因发生了危机导致全国一部分用户大约有2小时无法使用.第二天,对携程网站进行了攻击,致使客户端和网站也无法登陆.这两家翘楚企业均出现问题,引起用户对账户资金安全的担忧,不利于网络的安全稳定.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提出,随着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的继续扩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的风险已显现出来,需要关注部分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潜在风险,加强监测分析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动态防范存在的风险隐患.互联网金融其实质也是影子银行的一种,它的大肆发展,其本身的风险会不会传染至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持续完善,尤其像在我国这样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严峻挑战,严重威胁其霸主地位.故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

(一)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看法各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包括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多种形式[1].它以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三大支柱,既包括了传统银行、交易所、证券、保险等金融*和市场,也涵盖了无金融*或市场情形之间的金融交易与组织模式.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各学者有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为商业银行带来正面影响.Berger指出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并促进了其内部部门的整合,对美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2].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方面打破了区域和地理距离对开展金融业务的限制,使得美国银行等通过并购方式扩大其规模经济变得可行;另一方面,它降低了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成本,使资产证券化和各种衍生金融交易成为可能,进而提高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Economides,2001)[3].DeYoung(2007)将采用互联网技术与不采用互联网技术的美国社区银行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4].蔚赵春和凌鸿(2013)认为应用大数据可使商业银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优势等[5].李淑锦,毛小婷(2014)则指出电子货币的使用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呈显著负相关[6].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银行产生负面效应.Arnold &Ewijk(2011)重点分析了荷兰国际集团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模式的优劣势,认为这种模式虽可依托成本优势获得规模经济,但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它将面临更加集中的市场风险和其他更严峻的挑战[7].袁博等(2013)[8]、宫晓林等(2013)[9]認为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加速金融脱媒.戴国强(2014)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分析,从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发现互联网金融会增加银行风险[10].牛华勇(2015)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支付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 [11].

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们主要是从理论视角来定性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且结论不一,较少运用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内容也较少涉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二)理论构建

文献主要谈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此处则进一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架构(见图1).

一是在资产端,包括P2P网贷平台、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及众筹融资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银行的替代性融资影响较小.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面向中小企业、零售贷款市场中的不同受众群,二者在业务上属于互补关系,两者之间竞争较弱.故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资产端影响并不明显,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在负债端,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吸收银行的一部分存款,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影响银行的存贷比,会引起银行流动性的增强,进而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纠偏了存款利率,银行为了与其他企业竞争,争取更多利润,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吸引更多的贷款申请者,他们也会倾向于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进而增加了银行风险.四是在利润来源方面,在线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等剥夺了银行的一部分中间业务,因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而降低了银行利润,打破了银行交易和结算上的垄断地位.即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与支付平台之间的利润分配方式,影响了银行的利润收入,故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资料:

商业银行论文

商业文化杂志社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模式论文

商业故事期刊

商业杂志

结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为适合商业银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商业银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