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晓晶论文范文资料 与张晓晶:为国家记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晓晶范文 科目:开题报告 2024-04-07

《张晓晶:为国家记账》:该文是关于张晓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老百姓过日子,要有一本家庭账簿;一个国家要发展,更要精打细算,同样需要宏观的账本,张晓晶就是那个给国家记账的人.从2011年起,张晓晶就担任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课题小组副组长,并于2015年8月再次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文艺青年的抉择

中学时代,张晓晶和很多文艺青年一样,喜欢读《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文学类书籍,那时候在研究所上班的哥哥建议他多看看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类书,毕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改革的路刚刚开启,需要更多经济学人才.在哥哥的指点下,张晓晶试着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想到还真看出兴趣来了.

高考的时候,他果断放弃了中文系,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并被录取.在大学期间,他又把《资本论》翻出来精读了四五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就像嚼甘蔗一样,越嚼越甜.

自此,他对经济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本科毕业后,他又师从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陶文达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感觉自己的学术功底还不够深厚,又继续报考博士.这一次,他选择了投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

当年张晓晶去中国社科院报考时,社科院的工作人员就给他打预防针:“能考第一吗?若没把握就别报了.”这时,张晓晶才了解到,樊纲教授第一次招生,近二十人报考,而那一年樊纲教授规定的招生名额只有一个!对于自己心仪的老师,张晓晶咬定青山不放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考试之前,他阅读了当时出版的几乎所有樊纲教授的论著,并深深地为之折服.因为准备充分,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他的成绩排名第一.

张晓晶的选择没有错,跟随恩师樊纲读博期间,是他学术成长最快的阶段.樊纲教授的治学方法、育人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他.博士期间,许多同学都急着发表文章、参加会议,樊纲在入学第一课就告诉他,先要打好基础,要有广阔的理论知识背景,要读经济学大家的原著、抓基础,要和伟人对话,而不是和俗人对话.

樊教授治学严谨,注重基础和方法论.分析问题时,他强调拿到问题后,先要看这个问题能放到理论框架中的哪一格里,然后才有的放矢.讨论问题时,他则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绝不拖泥带水;如果学生还游离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樊教授会马上把他拉回来.尤为人称道的是,在樊纲的主持下,当年社科院开办了福特基金班,邀请诸多“海归”、名师用英文授课、英文考试,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正是因为在博士阶段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毕业后,31岁的张晓晶即被聘为副教授,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资本理论研究室工作.2005年,他晋升为研究员,并调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那一年,他才36岁.

宏观经济学研究室被誉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八个研究室中的“品牌室”,刘国光、董辅礽、张曙光等著名经济学家都曾主持过该室工作.樊纲教授曾以赞赏的口吻介绍张晓晶:“这是我的学生,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宏观室厉害啊,我都没做过宏观室主任呢!”

为国家记账

在美国访问期间,华尔街爆发次贷危机,接着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危机最初出现在房地产、银行等私人机构,但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于是私人机构的危机还得政府埋单,最后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一时间,国家债务问题凸显出来.这个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开始使用国家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来研究债务危机.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始,英美等国就在国民收入方面进行了国家的资产与负债的统计.现在,美、英、德、日等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已成体系,并且会定期发布.

这让研究经济学的张晓晶更加重视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国家积累了多少财富?借了多少债?一旦发生危机,有没有能力处理?都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答案.在张晓晶的倡议下,2011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成立国家资产负债表课题小组,张晓晶担任副组长,并于2013年发布了首份《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在国家记账上,中国终于开始起步.

这是一份精心梳理的数据.“每家企业都有资产负债表,一栏记资产,一栏记负债,自己有多少钱,借了多少钱,账目一清二楚.我们也制了这么一张表,记录了整个国家的财富与债务.”在部门分类方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参照全球通用标准,分五大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与对外部门,除了各科目的资产与负债统计,资产负债结构分析也会在报告中体现.张晓晶说:“做这张表,我们就像账房里的记账先生.眼皮子底下的东西是不是都要录入,该放入哪个科目,都要考量.”

2015年8月,课题组的第二部成果《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出炉,重点分析了2012年~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轨迹,旨在深入揭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与控风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特别关注杠杆率调整与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化解资产负债表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份报告再度引起社会和国家经济部门的高度关注.

“过去我们谈国家治理和国家能力,讨论的多是税收能力,是流量概念.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更强调存量,反映国家积累财富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张晓晶说,这张表不仅为应对危机提供参考,日常国家治理也得有一本账,哪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避免问题扩大化.

生活在尘世

作为经济学界崛起的新锐,张晓晶先后出版《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等著作,在国内外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荣获多个奖项,包括两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一次中国图书奖.

近几年来,张晓晶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等交办的重要课题及应急报告,此外,他还独立主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开放经济新阶段的宏观稳定研究》,并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首席专家.

有了这些丰硕的成果,张晓晶并没有因此高高在上,只研究不食人间烟火的项目,或者变现利益,四处走穴.目前最牵动他心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张晓晶的建议是,在经济下行的危机阶段,企业、个人应与政府“共克时艰”.政府可以采取弹性就业、准就业机制、国企承诺不裁员等措施,企业与个人也要承担一些成本,核心是允许协商薪酬,容忍困难时期工资的下降,即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弹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尽快走出危机.

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张晓晶自然能体会到经济学人的尴尬:有时,经济学家因入世太深而备受指责;有时,又因太出世,离老百姓太远而受到质疑.他喜欢画家吴冠中先生将作品比作风筝的说法,风筝能离地升空,但不能断线,而“风筝不断线”也正是张晓晶的经济学立场.张晓晶认为,经济学家并非生活在别处,而就生活在尘世里,生活在你我之间.

尽管科研、工作繁忙,张晓晶还是尽可能抽出时间,接受媒体的邀约与访谈,近几年来,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专访,并为海外媒体所关注,多次接受纽约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英国金融时报、日本朝日新闻等知名国际传媒的访问.

这也算是尽到自己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责任,让宏观预测作为一门尊重事实和数据的艺术传达给大众.有些学者的预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有些预测不过是利益驱使,屁股决定脑袋.但张晓晶的访谈一直是出自学理与良心,他赞同樊纲教授的观点:“学者就是要把真话讲出来,把现实摆出来,让公众和政府做好思想准备.经济学家应该讲良心,说真话.”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陈陟

张晓晶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张晓晶:为国家记账为关于张晓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张晓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