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对比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全要素生产率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2-15

《中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对比分析》:本论文可用于全要素生产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全要素生产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2008-2013年间,中外商业银行TFP整体上年均下降1.3%,其中中资商业银行和来自新兴经济体外资商业银行的TFP年均分别下降0.4%和13.2%;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商业银行和境外商业银行的TFP则年均分别提升3.1%和2.6%.其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及利润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并没有带来TFP的改进.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境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TFP)

文章编号:1003-4625(2015)01-0011-05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银行业普遍陷入低迷状态,中国银行业却保持了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无论规模总量还是资产收益率较危机前都有更大幅度提升.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应年份年报数据,2007年底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52.60亿元增至151.35亿元,年均增长19.26%,较2003年至2007年间提升1.8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也从2007年的0.9%上升至2013年1.2%.另据国际权威金融杂志英国《银行家》每年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名单,2008年至2014年间,中资商业银行入选数从45家增加至110家,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已于2007年跻身前十名,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则先后于2011年和2012年进入前十名.从《银行家》杂志今年7月公布的最新名单看,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占据了核心资本排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占据了世界最强盈利银行的前四位.显然,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总量、盈利能力和国际地位已经今非昔比.然而,由于国内银行业普遍依赖规模扩张和存贷利差获利,其资产和利润规模迅速壮大以及国际排名不断提升的同时,是否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相比外国银行其全要素生产率是朝更有利方向变动抑或相反?这些对中国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都至为关键.

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或效率是学者研究金融领域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Wheelock和Wilson(1999)、Drake(2001)、Fukuyama和Weber(2002)以及Park和Weber(2006)分别研究了美围、英国、日本以及韩国银行业的效率问题.Chen等(2005)、Kumbhakar和Wang(2007)、Yao等(2008)、MattheW和Zhang(2010)、Barros等(2011)以及Chang等(2012)则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要素生产率或生产效率.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袁晓玲和张宝山(2009)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1999-2006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蔡跃洲和郭梅军(2009)采用同样方法,利用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张健华和王鹏(2010)根据产出定位的距离函数,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刘孟飞等(2012)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TFP分解模型对商业银行TFP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柯孔林和冯宗宪(2013)则在提出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基础上,估算了不良贷款约束下中国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陈一洪( 2014)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36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结论显示样本城商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在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得到有效提升.

上述文献从不同视角或用不同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的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但由于其要么全部以外国银行为研究对象,要么全部以国内银行为研究对象,从中我们只能看出外国或我国银行业自身的效率变动,无法知晓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在国际层面的相对水平.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中资银行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都必将更加激烈,与外资银行和境外银行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能促使我国银行业更加清醒客观地认知判断当前及未来的国际竞争态势.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拓展为中外商业银行,同时测度中资银行、在华外资银行以及境外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比较分析,以从中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步在国际上是否具有相对优势.在研究时间段上,考虑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以2008-2013年度作为考察期.

二、研究方法、指标及样本选取

研究方法上,由于DEA方法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以及技术变化,且在进行动态分析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采用与袁晓玲和张宝山(2009)、蔡跃洲和郭梅军(2009)以及陈一洪(2014)相同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考虑到该方法在理论及应用上都比较成熟,本文不再赘述.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上,常用的有资产法、*法和生产法三类方法.结合*法和生产法的已有指标体系,同时参考现有关于银行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负债总额、自有资本和应付职工薪酬作为投入指标;选取贷款总额、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和货币资金作为产出指标.

样本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28家中外商业银行,共包括三大类:第一类为中国内地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4家,2013年这14家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为62.26%,可以作为中资商业银行的代表;第二类为在中国内地的外资法人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华侨银行(中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德意志银行(中国)、恒生银行(中国)、东亚银行(中国)和南洋银行(中国)9家,代表外资商业银行;第三类为第二类商业银行在境外的母公司,选取了与中国内地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5家,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和南洋银行,作为境外商业银行的代表,其中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分支目前开设的网点超出了100个,恒生银行和南洋银行均为在香港注册的港资银行,与中国内地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样本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公司相应年份的年报.

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参考资料:

全科护理杂志

论文要素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全科医学论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全科医学杂志

结论:中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对比分析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