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范式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实践模式其理论贡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范式范文 科目:学年论文 2024-01-24

《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实践模式其理论贡献》:本论文可用于范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范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和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和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和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和现实回应.

关键词: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总量调控;反周期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2000314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开展了八次大规模的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熨平周期波动和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增长失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广泛关注和赞誉[1-2],有学者甚至提出了“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的呼吁.从总体上看,历次宏观调控都呈现出双轨并行的特点,即在市场手段之外加上行政手段,在总量调控之外加上结构性调控,并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经验之一[6-7].对此,2014年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指出,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有所作为,坚持区间调控,实施定向调控.然而,长期以来,行政手段的大量使用被许多信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这是对计划体制的复归[8];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之为“行政性宏观调控”[9];也有学者认为这体现为宏观管理方式的“过渡模式”.那么,这种双轨现象究竟是中国转轨经济的固有模式,体现宏观调控的中国特色?还是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逐步退出,最终实现向发达国家总量调控模式的并轨?这已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此外,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对宏观调控的中国特色和范式予以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1)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来分析中国宏观调控的特点.如认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要兼顾稳定和增长、发展和改革、开放和转型等各方面问题;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应该采用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亦即“宏观目标、微观手段”[12];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HYPERLINK"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等于17&CurRec等于3&recid等于&FileName等于DDCJ201001003&DbName等于CJFD2010&DbCode等于CJFQ&pr等于"t"_blank"等.(2)对宏观调控的中国特色进行归结.如庞明川[14]提出中国宏观调控的特色表现为涵盖领域广泛、政策工具多样、宏观调控频繁和调控力度适度等;袁志田和刘厚俊认为,中国宏观调控具有其不同于西方宏观调控的特点,即具有多重调控目标;宏观调控不仅包括总量性调控措施,而且包括结构性调控措施,不仅包括经济间接手段,而且包括行政直接手段;高培勇和钟春平认为,中国的宏观决策过程中,市场化的调控方式较少得以顺利采用,价格机制难以奏效,只能更多地采用直接的行政管制措施,这和发达国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稳定课题组[1]提出,总量性扩张和结构性收缩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3)尝试对中国宏观调控的范式进行理论上的归结,提出了不同的范式类型.如盛美娟和刘瑞[17]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为典型的开发型国家范式,其基本框架为一元化的调控主体+集中决策机制+多元化的调控目标+多元综合化的调控手段.张勇认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中国范式为一元化的调控主体,二元化的调控目标、任务以及多元化的手段体系这三位一体的操作—功能框架,其中,二元化的调控任务是指宏观调控的任务既包括总量调节,也包括结构调整.应该说,这些探索立足于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试图从经验中总结新的理论框架和特点,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但是,上述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中国三十多年宏观调控实践的整体把握和理论归纳,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对于中国的宏观调控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特色、究竟什么才是中国宏观调控的特色和宏观调控范式等问题,仍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笔者认为,对于宏观调控中国特色和中国范式的归结,既离不开对中国宏观调控实践中存在的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长期双轨并行特征的分析和判断,也不能脱离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微观主体行为的变化和体制基础的客观实际,同时,还需要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下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结构性调控所引致的收缩和扩张效应的角度,对不同的宏观调控类型以及结构性调控在中国的实践和绩效进行经验研究,分析扩张性调控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及机制,并结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运用结构性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实践的分析和比较,对结构性调控这一贯穿于中国宏观调控实践全过程的理论创新进行系统归结,阐释结构性调控对宏观调控理论及其政策体系的重要价值.

二、结构性调控引致的收缩和扩张效应:一个分析中国宏观调控的新视角

根据政策操作的性质,可以将中国已开展的八次宏观调控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紧缩性调控,包括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3—1997年和2003—2007年的五次宏观调控;另一种是以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滑或衰退等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调控,主要包括1998—2002年、2008—2009年和2010—2015年的三次宏观调控.这两种不同性质宏观调控的作用和西方经典的反周期政策在调控方向上是一致的,即当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时,政府通过实行扩张性政策以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当总需求过度引起通货膨胀上升、经济过热时,政府则通过紧缩性政策来给经济降温并抑制通货膨胀.然而,从实践来看,紧缩性和扩张性政策的绩效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紧缩性政策在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调控效果,而扩张性调控在应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调控效果大大低于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政策失灵的现象[19].对此,庞明川[20]曾运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体制基础的差异性给予解释.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由于上述紧缩性调控包含了总量收缩和结构性调整带来的紧缩效应,而扩张性调控也同样包含了总量扩张和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扩张效应,因此,本文尝试从结构性调控所引致的收缩和扩张效应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范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实践模式其理论贡献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范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范式与模式的区别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