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践困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贫困文化和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践困境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5

《贫困文化和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本文是一篇关于实践困境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瞄准是中国反贫困的重要策略.当下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仍是精准扶贫的难点.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地贫困文化的象征符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具有巨大的维持贫困生活方式的传统力量,对精准扶贫及其携带的现代主流文化形成包围和切割的阻碍困境.精准扶贫与贫困文化存在三组矛盾关系:扶贫经济与贫困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快扶贫—慢生活”的行动规范冲突和“理性—非理性”的价值观念冲突.因此,精准扶贫要与改造贫困文化同步进行,要放慢速度,突破贫困文化的传统社会规范,要做好义务教育与成人教育,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培育贫困人口的现*性精神.此外,精准扶贫还要关注贫困文化变迁中的文化震惊与文化堕距现象,防止贫困回流与社会失序或社会解组.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文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1-0075-14

作者简介:贺海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4)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按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92.8%①.中国农村的反贫困策略经历了一个从区域瞄准向农户瞄准的发展过程,扶贫重点由县向村再向农户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主要扶贫对象是国家或省确定的贫困县,2001年开始将扶持的重点转向15万个贫困村,2011年国家又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份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可见,当前的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仍然是中西部的贫困区域.

学界关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研究主要有生计与文化两条研究进路.生计研究有三种视角,可持续生计视角认为,自然、物质、人力、社会等资本的薄弱导致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 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 年第 4 期.,要提升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促使生计结构向高价值优化和向现代转化,实现减贫与社区善治 覃志敏:《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治理转型:内源性扶贫——以滇西北波多罗村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市场化的视角认为,生活资料的商品化以及外出务工成为主要的替代生计方式使贫困人口完全卷入市场化进程,卷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之中 杨小柳:《国家、地方市场与贫困地区的变迁——广西凌云县背陇瑶的个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半工半耕”本土化的理论框架发现,糊口农业和不充分的非农就业构成了“半工半耕”的双弱结构,造成了农户的经济贫困和结构性贫困,应当从改善家庭生计模式和生计结构着手,探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治理问题 朱战辉:《半工半耕:农民家计模式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状况及治理》,《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关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文化研究也有三种视角,文化转型视角认为,经济生产和人口生产打破传统村寨的封闭性结构,少数民族文化必然要完成现代转型 刘华军:《文化转型与少数民族脱贫——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并且转型不是文化移植,而是在文化交融和满足生存需要中促进族群文化发展 戴庆中、李德建:《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反贫困策略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但是主体性视角号召,要警惕不同文化“先进—落后”阶序关系的主观偏见,避免以文化本质化、类型化的概念来分析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提倡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将外部干预和内源发展相结合,有效发挥贫困者的主体性 王建民:《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贫困文化理论指出,思想观念滞后、受教育程度低和价值观念消极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当地民众的脱贫致富,因此改变民众观念、开发文化产业以及供给教育资源等有助于实现整体扶贫的终极目标 张世定:《文化扶贫:贫困文化视阈下扶贫开发的新审思》,《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上述两条研究路径各有优缺点.生计研究主要以家户为分析单元,从微观层次指出处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稀缺,只能维持“弱半工半耕”的生计模式,存在很强的市场化风险,但是家户分析是一种个体主义的分析视角,并且从生计资本引伸到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不足与提升,是一种贫困家庭的经济发展主义研究,对社区、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整体特点关照不够.文化研究秉持区域视角,认识到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指出要处理好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实现地域文化的现代转型,但是区域文化的整体主义视角,将个体当成影子悬置起来,对个体行动的表达不够.两种分析方法的共同缺陷是没有与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及行动对接起来展开分析,只是从两种视角认识贫困,然后简单推理出贫困治理措施.当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正在实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和民政兜底等政策,其中易地搬迁、产业发展以及组织外出务工等提高贫困人口可行能力与生计资本的做法,屡屡遭到贫困人口的畸形参与,比如,贫困群体等着国家“送馅饼”,消极参与产业发展,直接将国家用于可持续能力培养的钱花在建房和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这些现象表明贫困不只是经济现象,往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考虑贫困地区的文化,简单地进行帮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贺雪峰:《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类型、误区及对策》,《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所以,本文将沿着文化分析路径,拓展贫困文化理论视角,意图将区域文化的整体主义视角与贫困人口的个体行动对接起来,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实践困境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教育实践和杂志

经贸实践杂志

结论:贫困文化和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实践困境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实践困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