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艺理论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艺理论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3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本文是一篇关于文艺理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構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这种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战略举措;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了解认识的迫切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要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坚守民族文化立场;要以批判和借鉴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

[关键词]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0-0067-05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2017年1月25日,由、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提出“深入阐发文化精髓”“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观点[2].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这种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战略举措;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了解认识的迫切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党对理论界和学术界提出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文艺理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既是我国文艺理论自身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意见,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根据习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意见和方向,我们应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2014 年 2 月,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对于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的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潮,被传入中国后逐渐取得重要地位 ,必然经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

19 世纪末至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康”“大同”“均平富”“井田制”等概念,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走进了中国人的视线.五四运动至 20 世纪 30 年代前中期,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从诸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关注,客观上也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中封建守旧部分的冲击最为强烈,激起了二者间的对抗与碰撞.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至 50 年代末,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倡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左”倾错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否定,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3].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时,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复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结合开辟了道路.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随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实践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二者的结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其中既有二者相互对抗、彼此冲击的低谷,亦有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以史为鉴,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艺理论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理论月刊

少年文艺杂志

大众文艺投稿

大众文艺杂志社

军事理论论文2000

结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文艺理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