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跨国并购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技术整合多案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跨国并购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6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技术整合多案例》:这篇跨国并*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本文基于全球创新链的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万向集团、吉利汽车和联想集团、上汽集团跨国并购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对 析,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后的技术整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技术整合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技术整合及在全球创新链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跨国并购 技术整合 全球创新链

【中图分类号】F270

一、引言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同行业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跨国并购纷纷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在全球兴起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在借助“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加紧进行跨国并购.根据普华永道《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中期回顾和前瞻》,今年前6个月,中国并购活动创新纪录,交易金额增长至4 125亿美元;交易数量及金额和2015年下半年相 别上升13%及8%,和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21%和27%.新纪录主要由海外并购交易带动,2016年上半年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长了近3倍至1 340亿美元,超过前两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相比前人对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Liu等,2007;吴先明,2014、2016;喻红阳,2015),本文更关心跨国并购后的技术整合.动因研究视角关注的是技术获取阶段,并未涉及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整合,乃至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业企业获取技术在于加入全球价值链,从“微笑曲线”的低端向两端移动,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比较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下,中国产业乃至制造业企业发展动力衰减,必须从加入全球价值链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主动参和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重振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刘志彪,2015)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

(一)跨国并购技术整合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多数跨国并购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原因正如Haspeslagh和Jemison(1991)所明确指出的:并购价值的创造全部产生于并购后的整合.国内外学者对并购整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整合速度、整合程度和整合内容.(李善民、刘永新,2010)由于技术也是并购整合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回顾并购整合速度和整合程度.

根据李善民、刘永新(2010)的定义,整合程度是指并购整合后两家公司在市场和运作中系统、结构、活动和程序的相似程度;整合速度是指达到预期整合目标所需的时间,而Bauer & Matzler(2013)将整合程度定义为并购双方相互作用及合作的范围.就整合速度而言,本文主要采用前人的定义,并将其区分为快速整合和慢速整合;而对于整合程度,本文结合全球创新链理论,当并购双方原有的生产、组织、人事等变动不大,仅以获取目标公司技术等资源为目的,仅局限于并购双方现有的生产或服务领域,则将其定义为浅度整合;当并购双方在并购后频繁地交流和沟通,在获取技术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整合,以实现自主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则将其定义为深度整合.

技术整合的概念最早由Macro Iansiti(1993)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国内学者傅家骥等(2003)提出要研究中國企业技术整合的问题.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技术整合的概念和理解有两种,一种是面向产品的技术整合,另一种是面向工业生产的技术整合.Ram et al.(2010)认为产业链整合和面向生产流程的忮术整合具有互补性,即有效地产业链整合能够促进技术整合的绩效.Lars & Holger(2012)从整合速度和领导风格两个方面研究了如何留住跨国并购后的关键员工,认为快速整合能够促使员工留在新公司.Bauer & Matzler(2013)研究了整合速度和整合程度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发现两者对跨国并购成功具有正效应,但也指出战略互补性、文化匹配度对两者的影响.陈珧(2016)认为,为实现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购整合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且其具体选择依赖于并购双方的资源相似性和互补性特征.

(二)研究框架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构建研究框架(见图1)对选取的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分析.

三、案例描述和分析

(一)案例选取

根据研究目标,选取万向集团、吉利汽车、联想集团、上汽集团这四个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于:首先,跨国并购整合工作在2年及以上,有助于总结技术整合模式及识别创新绩效;其次,4家企业同属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全球战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之处;并且,能够明显区分出两家并购成功的企业和两家并购失败的企业.

(二)案例描述

1.万向集团并购A123系统公司

万向集团始创于1969年,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美国A123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2012年3月,美国A123公司因电池召回事件经营陷入困顿,万向提出投资动议.美国政界反对声四起.经过一番周折,万向最终于2013年1月28日以2.57亿美元的价格成功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

2.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于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主要生产低价位汽车,主打低端市场.30年来,吉利汽车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相比之下,创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则是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品牌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主要生产豪华汽车和专用型汽车.该公司先于1999年被美国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因经营不善,于2008年被福特出售.通过对沃尔沃多年的研究,2010年吉利汽车决定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由此完成了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海外并购.

跨国并购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并购参考文献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论文

结论: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技术整合多案例为关于跨国并购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2018最新跨国并购案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