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吴亮论文范文资料 与吴亮长篇小朝霞当代小叙事问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吴亮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7

《吴亮长篇小朝霞当代小叙事问题》: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吴亮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在小说乃至整个文学的黄昏时分,批评家吴亮却推出了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并命名为《朝霞》,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讽喻.然而,这一讽喻性的事件并不只关涉小说及文学,从根本上说,它甚至是一个世代的精神征候.

不管吴亮出于何种理由要来写这么一部小说,它的出现必然是引人注目的.吴亮是1980年代当代文学辉煌时代的重要见证人.他曾经以批评家的身份,深度参和了这个时代的文学事务,至今依然是重要的文学阐释者.那是当代文学的正午时分,作家和批评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现在,吴亮却要向人们展示一片早霞,一个曙光初露的1970年代前期的精神天空.

小说写到一个生活于“ ”后期的年轻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荡于上海长乐路周边.他们的情感生活、读书生活、精神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他们的肉体 、道德感、沉思和冥想,乃至属灵生命,都在小说中浮现出来.对于一个熟练的小说写作者来说,要表现出如此这般的内容,或许并非难事.而作为批评家吴亮,他显然不是要在诸多相关主题的小说中再添加一部成熟的或生涩的、完善的或蹩脚的作品.

《朝霞》首先乃是作为问题来到这个世上的.尽管作者本人对自己的小说信心满满,他几乎要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写作将给当下文学界投下一缕“曙光”,让在昏暗中仍坚持文学阅读的人带来明亮的盼望,但我仍从这种急迫的宣告中看到了某种幽暗的东西.《朝霞》作为问题而展开自身.首先,它自身模糊不清,好像一团可疑的云,飘浮在半空,霞光尚且隐晦不明.它或许是来预告白昼的,但它自身却带有浓重的夜气,认真阅读它的人,或多或少仍能感受到令人不适的凌晨时分的寒意.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的话,读者可能会觉得自己起得太早.

《朝霞》将叙事作为一个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一开始就给阅读带来了挑战.世界以各种各样的形象扑面而来,那些破碎的回忆片段、似是而非的心理经验、昏昧不清的生活环境、面目模糊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漫无边际的玄思冥想,还有若干没有来历的阅读随想,这一切相关或不相关的段落,好像都漫不经心地堆砌在一起,看上去好像进到一处尚未完工的建筑工地.在小说的结尾处,恰巧也出现了这种“工地”场景——

果品杂货仓库现在是一派狼藉工地,脚手架围困了巍峨钟楼死气沉沉,铁梯新刷了柏油,被隔断的敞廊堆满弧形瓦片,高墙阴影覆盖那片小小菜地,曾经的栏杆和平台都用石灰水涂过,房柱,竖窗,阁楼,橱柜,穹顶,长椅,楼梯,门洞,空空荡荡的神龛被浮尘遮掩,想象中的彩色玻璃,想象中的管风琴和想象中的十字架,一只苍蝇停在灰绿色的走廊墙上,走近看,隐隐约约可以辨认出一句用法语写下的潦草字迹:我将在尘世中找到我的天堂.

要在这种杂乱无章的工地里,寻找记忆的蛛丝马迹,乃至寻找“我的天堂”,这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也将会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不错,人们需要一张地图来追索记忆的踪迹.《朝霞》试图为1970年代上海城市生活提供一张引导图.然而,这却是一张路径交错的地图,比上海城市道路本身还要错综复杂.在这张布满歧路的地图上,读者将要陷入双重的迷失:既迷失在过去年代的上海城市空间,又迷失在一团乱麻般的叙事线索当中.

不仅是叙事线索的杂多,更令人不适的是,小说还出现了大量的议论性的段落,不停地穿插其间,肆意打断叙事.不仅如此,有时还干脆出现一些读书笔记的段落.这些插入的片段,形成了小说重要的构件,这让本来就不怎么完整的故事显得更为破碎.对此,吴亮本人在小说中写道:“叙述中不要夹杂太多议论!是这样的吗,还是你们不习惯议论,在日常生活里你们只喜欢一种交谈方式:闲谈和杂聊,把你们的闲谈和杂聊记录下来就可以了,那是你们的意义世界,远远不是全部世界,甚至不是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并非你们观察到的‘那一个’,生活貌似平缓匀速地流过你们的眼畔,它们偶尔也会激起惊涛骇浪,溃迸交替,任意东西,为什么你们的读物总是那么一成不变,阅读,毫无秩序是必须的,把生活并不存在的逻辑打乱,才能接近那万千生活之流,距离越来越大的叙述的魔力方能游刃有余地展现等”

议论、随想、笔记嵌入到故事叙事当中,这也就意味着,生活并非如一般意义上的小说那样,有着叙事上的整全.或者说,叙事上的整全性,乃是小说家试图通过某一叙事视角来赋予世界以完整形态.议论将世界平整的表面扭向内在的角度.在吴亮那里,议论仿佛一个偶发的行为,它突如其来,强行进入.议论的强制性,“把生活并不存在的逻辑打乱”,那个外在的、被想象出来的逻辑,同时成为议论所质疑和批判的对象.随想和笔记也有着同样的功能.它们并不服务于叙事,不是作为叙事的辅助性要素而存在.它们在《朝霞》中乃是独立的成分,构成了和叙事相等同的话语单位.

对于那些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们,也就是吴亮及其笔下的人物所敬仰的文学大师们,情况却不是这样.世界在他们面前如同一张沙盘,万千气象,历历在目.巴尔扎克之于巴黎,狄更斯之于伦敦,皆是如此.而吴亮眼中的1970年代的上海却不是这样.《朝霞》的叙事好像一盏摇曳不定的马灯,映照在昏昧的1970年代的上海,让我们看到的是斑驳不清的城市光影.这一点,跟那些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历史记忆绝然不同,甚至跟那些散发着浓郁市井气息、繁花似锦的城市文学场景也迥然有别.《朝霞》让叙事呈现出一种罕有的破碎性和残阙性.

但这种破碎和残阙的征候,并非《朝霞》所特有.和其说是《朝霞》的征候,不如说是现代汉语文学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征候.现代汉语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早就是这样.鲁迅的《野草》中,这种破残性表现得更为触目.重要的是,这个世代是破碎的.因此,当我们企图来呈现它的时候,得到了这样一个支离的“赋形”,是完全恰当的.并且,我认为,我们这些属于这个世代的人,靠着自身,并无能力赋予它以整体性.那些来自外在的整体性的架构,要么借助于强硬的精神暴力,要么借助于温柔可亲而且美丽的谎言,为它赋形.

而从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里生长出来的赋形能力,正如我们在《朝霞》中所看到的,它是何等的缥缈,何等的脆弱不堪.凭借回忆、阅读、沉思、论辩,以及叙事,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这些行为之间,它们相互拆台,相互穿插,相互质疑,相互遮蔽,甚至相互欺骗.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暗夜中被悄悄点燃的精神烛光,是如何地摇曳、飘忽,随时有可能被来自现实世界的狂风吹熄.正因为如此,我更要为《朝霞》这种不稳定和不完整的叙事而欢呼.《朝霞》的叙事是诚实的.它以它的結结巴巴,揭示这个世代在叙事上的困境.

吴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吴亮长篇小朝霞当代小叙事问题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吴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瞭望智库总裁吴亮 简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