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白族民间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白族民间文学和中华文化凝聚力边地民间表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白族民间文学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7

《白族民间文学和中华文化凝聚力边地民间表达》: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白族民间文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内容提要:中华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前提,就是其内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而汉族主流文化是其主要的向心力所在.在中华民族的悠远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而这种文化格局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白族民间文学是白族族群成员精神世界的生动表达,其中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蕴涵着*白族民族精神世界的*.

关键词:中华文化凝聚力白族民间表达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指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相互激荡、融合和升华.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华文化的凝聚,既要研究汉族民间文学中的文化传播和凝聚,更要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汉族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凝聚.白族聚居地远离中华文化中心;白族是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地方政权的民族.但在白族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则始终保持着和汉文化互融脉络和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在白族的创世神话、古歌、戏剧,甚至正史引用的白族传说故事中都不难找到汉文化的母题元素.因此,通过对白族民间文学及其和中华文化凝聚问题的研究就具有“典范”和“示例”的意义.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的指向和规律.

中华民族早期的神话传说、诗歌乐舞等文化艺术形式中,就记载了早期先民对生存环境和自身力量的认知和阐释,留下了能反映一定的文明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文化印记.

盘古开天辟地,为人类将一片浑沌的宇宙开辟成清朗高爽的天,坚实厚重的地;为了给人们光明,他把自己的眼睛变成了日月,肌肉化为土壤,骨骼化为山石,毛发化为草木.盘古开辟了天地,牺牲了自己,却又在供给人类以生存环境,和人类朝夕相处中得到了永生.而这一神话故事,体现的是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性化解释,体现出我们的祖先在童年时期的宇宙观.这一宇宙观的核心是中华先民对生存环境的依恋和感恩之情,在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植入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基因.

白族很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同样耐人寻味.传说古时候大理地区被罗刹占据,他食人肉,剜人眼,人民苦不堪言.观音化作一位僧人向罗刹借一席之地,罗刹问观音要多少地,观音说只要“袈裟一铺,白犬四跳”就够了.罗刹听观音所要不多就答应了,还立下字据.殊不知观音施展法力,将袈裟一铺覆满苍洱全境;白犬四跳,占尽两关之地,罗刹后悔不迭.观音又将罗刹锁在一个石洞内,用铁汁浇灌洞口,使其不能复出.从此,白族人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至今,大理湾桥上阳溪的山坳里还留下一个“罗刹洞”.

虽然这种传说的出现要晚得多,至少是佛教开始传人大理地区以后才可能产生,而且涉及面也没有盘古开天辟地那样广大,只涉及一个局部地方,但值得探究的是:人们为什么要把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和一个神奇的故事联系在一起,附会为某一位神灵的恩赐,是他(或她)和某种邪恶势力斗法取得胜利的结果?其中虽然不乏佛教徒们为宣传教义,弘扬佛法所采取的一种宣传策略,但是人们乐于信奉,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原来人们也希望自己祖祖辈辈世代居住的地方被神圣化,找到能庇佑自己的仁慈的神灵,在崇拜和感恩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心灵的安慰.

有时开辟某个地方的是曾经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人们也总要附会以种种神奇的传说,最典型的要数“祖师开辟鹤庆”的故事.

古印度摩伽陀国僧人赞陀崛多,于南诏劝丰佑保和年间到大理传授密教,被尊为国师.传说他曾在现鹤庆县东山之巅结茅居住,在山下湖泊中有蝌蚪龙作怪,为害人民,便想降伏妖龙,泄水开疆,救济百姓.因法力不够,观音菩萨化作一位老妇在湖边洗衣服,指点他在山顶面壁十年,终于修成正果,以锡杖打通坝子南边的象鼻山出水口,用念珠打通108个落水洞疏导洪水.又得大力神、二力神帮助制伏了蝌蚪龙,终于排干了积水,现出了坝子,成为适合人民居住的米粮川.今天鹤庆坝子 呈“s”形弯曲的漾弓江,就是当年祖师命大力神、二力神牵着被制伏的蝌蚪龙拖出的河道.直到今天,鹤庆县南象鼻山下还有纪念祖师(即赞陀崛多)的“水洞寺”,坝子东边龙华山顶的石瑶山上建有“祖师庙”,庙内有一副对联记载了传说的部分内容:“薄浣我衣,费尽婆心一片;欲辟此地,需他面壁十年”.鹤庆坝子西边有个迎邑村,传说当年是该村村民首先迎接祖师下山而得此村名.村中有一座菩提寺,寺内塑有祖师赞陀崛多塑像,院中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相传为祖师所植.菩提寺至今香火不断.“锡杖开疆,沧海变桑田,十载神功垂鹤拓;金身永铸, 绕古寺,八方黎庶颂龙登.”寺门两旁的这副对联道出了四乡八寨的各族村民对拓土开疆,保境安民的祖师的感念之情.

古老的中华文明衍生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最早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擒蚩尤”,故事虽然简短,内涵却很丰富.“后羿射日”和“女娲补天”,前者可能是人类发明弓箭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后者可能是人类开始用火烧制陶器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但它们共同的意蕴,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酷和天地万物的不完善,充满着很多矛盾和不平,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神农尝百草”则体现了人类寻找食物和医药过程的艰辛,洋溢出可贵的甘愿冒险和自我牺牲精神.而“黄帝擒蚩尤”的故事则昭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永恒真理.

这些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成为后世文学艺术所不断表现的一种永恒主题,穿越数千年时空,成为中原和边疆,内地汉族和边地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母题”.

白族也有丰富悠久的民间传说.“观音伏罗刹”,表现正义战胜邪恶的理念,已如前所述.“观音负石阻兵”的故事则完全打上了白族的印记,观音菩萨幻化而成老奶奶负石吓退敌兵,保住了一境的安宁.大理人在城南建有“观音塘”纪念她.观音塘又名“大石庵”,庵内有一块大石,相传即为观音所负之石,名为“妇负石”.用和平的方式化解武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孕育出这一传说的白族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

还有“段赤诚斩蟒”的传说.据明代学者李元阳纂的《大理府志》载:“古南诏时苍洱有巨蟒,吞咽人畜,为害四方.龙尾关白族壮士段赤诚愿捐躯除害,遂身束利刃人海斗蟒,蟒吞之,剑破蟒腹,人蟒同尽.乡人取赤诚骨葬于马耳峰下,并锻蟒塔悼之,即今尤矗立于下关北郊之蛇骨塔也.”这座“蛇骨塔”现在还矗立在大理市下关北郊阳平村外,这位舍身为民的白族壮士段赤诚也被奉为阳平村本主.

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之主”,即某个地区的保护神.白族人称本主神为“武僧”或“朵波”,有主人和祖先的含义.本主神有的是曾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有的是佛教、道教中的神灵,有的

白族民间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民间文学论文选题

民间文学论文

结论:白族民间文学和中华文化凝聚力边地民间表达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白族民间文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