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歌论文范文资料 与跟着诗歌走,心无比纯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8

《跟着诗歌走,心无比纯洁》:此文是一篇诗歌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傅 亮

姜红伟: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傅 亮:黄金时代主要是源于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解放和精神解放,而大学生正是这种氛围下最易于和善于“喷发”的群体.不管从作品和流派的数量上、从围绕诗歌创造的群体性活动规模上,还是从对诗歌投入的热情和探索上看,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姜红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大学期间创作、发表、获奖及其他情况)

傅 亮:1982年加入复旦诗社,1983年任第三任社长,同年在《诗刊》发表处女作.1984年,在担任复旦大学校学生会社团部部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复旦诗社社刊《诗耕地》升级成为上海市高校第一本铅印出版的大学生诗刊,并和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社长陈鸣华、上海交大文学社社长张佩星等联合发起成立上海大学生诗社,任首届社长.1981年至1989年,在复旦大学参和编辑大学生诗集《海星星》和《太阳河》、主编《诗耕地》共13期、策划举办大型赛诗会15场、在上海各大高校举行公益诗歌推广讲座逾百场.先后在《上海文学》、《萌芽》、《飞天》等杂志发表诗作200余首.1988年获市作协、团市委和《文汇报》主办的首届上海青年文学诗歌奖.

姜红伟:能否请您详细谈谈上海大学生诗社的创办情况?上海高校的哪些大学诗社参加了?诗社社员共计多少人?创办了什么刊物?举办了什么活动?

傅 亮:1984年秋天,由复旦大学复旦诗社、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社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大学生诗社.傅亮、陈鸣华、张佩星等成为首届诗社理事会核心成员.此外还有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机械学院、上海海运学院、华东理工学院、华东纺织学院、复旦大学分校等高校成为成员单位,社员累计超过1000人.当时确定的活动宗旨十分“超前”,即:上海大学生诗社不是“秦始皇”,不会 一统江山,而是推动、鼓励各成员自由发挥,成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核心成员不是自封的官员,而是一群服务者,理事会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定期汇总的上海大学生诗坛最新成果,及时推荐给全国各大杂志的诗歌编辑,帮助大家把优秀作品尽量多地“变成铅字”;此外,注重诗歌普及和理论的提高,核心成员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义务邀请、组织著名诗评家、编辑和成功诗人,到各大高校开设诗歌讲座、参和诗歌活动.因此,在没有一本正式的社刊、没有一个正式的官爵班子的情况下,上海大学生诗社在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成为一个“服务型社团”.其推动举办的高校诗歌活动,累计超过了1000场.仅我一人,在2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几乎走遍了上述高校,举办讲座、参和活动累计不下100次.

姜红伟: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是如何积极参加并狂热表现的?

傅 亮:有赛诗会必报名,有诗刊必投稿,有诗歌讲座必抢座.

姜红伟:《复旦风》在80年代是一本很有影响的大学生刊物,作为首任编委会核心成员,能否谈谈创办的过程、影响?

傅 亮:《复旦风》是复旦大学20世纪80年代第一本大学生自己创办的综合性杂志.创办的初衷,就是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思考性和实践性,表达他们主动参和学校事务管理、主动关切社会发展进程、主动为现代文明社会构建风险力量的精神状态.1984年秋,复旦大学哲学系几位学生,在校园里自发创办了第一个经营性的实体——大家沙龙,不大的简易房空间里,学生义务参和,自己调制咖啡,自主经营,创造了一个公共沟通的平台.当时,能在大家沙龙里抢个座,约朋友谈天说地,简直就是一种“晚尚”.正因此,复旦新闻系、中文系的几位文学、新闻“大咖”聚集在一起,开始筹办一份正式的学生综合性杂志,力图更高端的延续这种学生自主创造的风尚.此举由当时担任校学生会要职的张力奋、傅亮等,制定详细办刊计划,上报校党委、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并不遗余力地请求、呼吁,终于,1985年春,由当时的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德明,在一次大家沙龙中举行的座谈会上宣布:经学校同意,《复旦风》正式创刊.第一任主编为张力奋,来自新闻系80级,那时已经毕业,成为新生的辅导员.

和大家沙龙一样,《复旦风》一律由80级、8 的学生主创,宣布在复旦的学生人文风潮,并未因名人如云的77级、78级学生毕业离校而出现断层,相反,一些足以留在复旦史册的创举,均有这一代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创刊号上刊登的政治、历史、人文、文学作品,均展现了80年代大学生独立的思考精神,堪称复旦精英学子声音的大集结.

姜红伟:当年,您创作的那首《自行车和五香豆》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傅 亮:成年后,一直在思考自己和父辈的“代沟”问题,两代人的冲突,也是80年代初期青年学子的共同话题.后来我找到了上述这两个意象,那是生活中真实的体验,通过对父亲和我对骑自行车是否有风险和喜不喜欢吃传统食品五香豆所表达出的差异,既揭示了两代人的理念差异,更对两代人如何携手共创明天,表达了理想的设计.这首诗最早在1982年秋天,我在复旦诗社的朗诵会上首次朗诵,恰好当时《诗刊》社编辑雷霆老师应邀出席,当场就表示了赞赏,并将诗稿带回.后来,该诗发表在1983年6月号的《诗刊》,成为我正式发表的处女作,并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其出版的《1983年诗选》.

姜红伟: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傅 亮:复旦大学许德民,当代大学生诗歌组织的发起者和元老,成立大学生诗社、编辑大学生诗刊和诗集,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华东师范大学宋琳和复旦大学孙晓刚,以清新之作开创了一代大学生独特的诗风,成为经典;哈尔滨师范大学潘洗尘,一个无畏而有情的诗歌使者,他的游走,使大学生全国性的诗歌网络开始出现雏形,兴起了全国 流的热浪.

诗歌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刊物投稿

投稿诗歌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结论:跟着诗歌走,心无比纯洁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诗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歌大全100首 小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