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纵横论文范文资料 与吟苑纵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纵横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9

《吟苑纵横》:关于免费纵横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纵横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刘庆霖以其个性鲜明的诗词创作实践和“旧体新诗”的理念,在当代诗词界的影响日益剧增.作为诗词创新的同道者,我从数年前起一直关注着刘庆霖的诗作.就其第一部诗集《刘庆霖诗词》撰写了《空灵创作的得失》一文(收于《全国第十八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将其诗作特点总结为“空灵”;就其第二部诗集《掌上春光——刘庆霖诗词第二集》撰写了《“童话诗”的成功和界限》一文(收于《中华诗词六十年高峰论坛暨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华夏翰林出版社,2009),将其诗作用“童话诗”一词做了概括.在第二篇评论中指出:刘庆霖的诗词主要是从自由诗中获取养分,以有别于传统诗词的歌咏方式创生.为了今后的提升,反而有必要加强对于古典的吸收,在传统诗词的基础上让“旧体新诗”做进一步飞跃.我对刘庆霖的赞许,莫不缘于对其诗作的欣赏.

刘庆霖的第三部诗集《刘庆霖作品集》作为丛书《古韵新风:当代诗词创新作品选辑二》(线装书局)之一于2010年出版.其中收录了其前两部诗集中的部分旧作以及2007年以后的新作.“旧体新诗”在前两部诗集中树立之后,又取得如何发展?如何处理创新和传统之间的关系?这些想必很多读者都拭目以待.

“敢将辽塔握成笔,来绘黄龙崛起图”(《题农安人民公园》),“手握星辰偏不摘,留将指印鉴重来”(《夜宿长白山顶》),“我有诗怀沧海大,黄河饮尽渴如初”(《饮黄河水库》),新作中的这些诗句将个性张扬的自我和大千万物作了串联,贯穿着一种非刘庆霖不可的气势,“旧体新诗”构思奇拔、想象力丰富的特色具现.“石开书卷月还读,瀑作琴弦风自弹”(《游望天鹅风景区》),“荻花一样浣纱女,捶打斜阳在水湄”(《农家杂咏》·三)等诗句则巧致地在大自然的物和物、大自然的物和人之间作了串联.

寄家信

男儿十八戍边楼,哨塔归来坐暮秋.

折叠情思托鸿雁,担心超重是乡愁.

送于德水之日本

百年聚散似飞鸿,唯把真情叠梦中.

分别望残心里月,相逢握痛指间风.

波罗湖之秋

芦花夹道一黄牛,背上村童红肚兜.

叶笛声声惊雁过,湖襟飞过一排秋.

(之二)

以上三首绝句也是体现“旧体新诗”特色的作品:分别在结句将抽象的“乡愁”写成富有重量,将流动的“风”写得具有触感,将“秋”之季节写得活像是一队鸟类,构思堪称奇巧.不过在我看来诗作似有刻意为技巧而技巧之嫌,奇思表现得过于突出,全诗显得只是在为这最后一句来服务,读后对于前面三句基本留不下印象.在读过刘庆霖的前两部诗集之后,面对这些诗作的新鲜感降低了,至少没有了最初接触刘庆霖诗作时的那种强烈兴奋感.这种从现代诗中获得的词语特殊搭配技巧,追求的是一种表层的刺激,欠缺令人反复品味的底韵.可以偶来点缀,不宜作为全赖仰仗的主攻诗法.作为一种类似的现象,我想到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

在古筝的传统演奏中,主要是以右手弹弦,左手则通过对琴弦的按、揉、吟、颤以增强音色的韵味.在当代,“快速指序”技法的诞生极大提高了古筝的弹奏速度,左手技法获得大幅发展,甚至能够类似右手那样自由地弹奏.古筝演奏和过去相比实现了巨大的提升,技法丰富多彩.不过,出现的新问题是:演奏有时过于重视技巧,一味地追求速度,成为单纯的“炫技”,忽略了对于古筝底韵的追求.

如何不失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创新中保留古韵?这不仅是刘庆霖面对的问题,也是其他有志于诗词创新者所要思索的问题;不仅是诗词面对的问题,也是包括音乐、美术等其他领域在内的当代艺术所共通面对的问题.在国画中加上洋楼、拖拉机来点缀,绝不能说创新就已经完成.创新不能止步于追求外表的光鲜,只有实现和传统内在的协调统一,才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我注意到,在创新和传统的协调这一意义上,刘庆霖的第三诗集正在悄悄地——同时也是确切地——前进之中.这是一种真正的质的提升,不是单纯地在前两部诗集延长线上的量的叠加.这表现在传统诗词的韵味获得了增强.

首先是五律体裁的增多.《入山行》组诗的每首中都有佳句:“溪声新月酒,石径古庵禅”(一)、“舀来一勺月,醉饮古潭边”(二)、“江山一握手,天地两知音”(三)、“烟雨胸中气,江河掌上纹”(四).一般来说,以奇巧见长的“旧体新诗”构思在体裁上适合于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将其写入结构性较强的律诗,特别是高度简洁、古韵浓厚的五律之中殊为不易.

“沥干午后千丝雨,摇绿庭前一亩风”(《轩边竹》).流动的风以“一亩”之面积来衡量,又和“摇绿”之动词构成特殊搭配,将风之触觉表现为“绿”之视觉,是一种通感手法.整联对仗工整,气韵流畅,有一种古诗中的从容和闲适,感受不到技巧的痕迹.

对于各种声音的灵活表现,是刘庆霖诗作中的常见构思.其第一部诗集中有“拾起莺声垄上行,携回花信枕边阅”(《学诗五周年忆》)、“枕过春山留梦迹,担回溪水有蛙声”(《春日抒怀 其二》),第二部诗集中有“头枕鸟声山径卧,手中一叠杏花风”(《白城包拉温都赏杏花 一》)、“谁家挖菜归来女?提一花篮布谷声”(《春韵》)等等.我在对于第二部诗集的评论中指出了作者对这一手法过于倚重.第三诗集中这类“声”之构思依然很多,对于看惯刘庆霖诗作的人来说,已不易引发诗兴.我觉得值得品味的是“淡淡轻烟入鸟啼”(《 军队拉练》·二)之句.

吉林雾凇

玉树婆娑映彩桥,阶霜渚雪日方高.

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

读到这首诗,我不由得有些震惊!作者将“雾凇”——凝结在树上的冰层——这一自然景观,竟和春潮的江声作了串联.“一夜江声上柳条”,眼前的静景幻化为昨夜的动景,有声有色.起承二句的描写铺垫到位,给转结句的奇思飞跃带来了稳定感.最后一句固然是“声”之构思,但通篇表达自然流畅,感受不到为技巧而技巧的雕琢痕迹,整体贯穿着一种古雅的韵味.我甚至产生了这是一首收入《千家诗》中的绝句之错觉.现代的技巧和古雅的韵味,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协调,我将之视为刘庆霖第三部诗集中的最高杰作.

—————————

金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纵横论文参考资料:

文化纵横杂志

结论:吟苑纵横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纵横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鬼谷纵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