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其昶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其昶屈赋微著述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其昶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7

《马其昶屈赋微著述考》:本论文可用于马其昶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马其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屈赋微》是马其昶研究先秦典籍的重要著作,是桐城派研究屈赋学极具代表性的成果.本文试从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体例、特色、价值、不足以及价值七个方面对《屈赋微》一书进行简要梳理.

关键词: 《楚辞》 马其昶 《屈赋微》

一、作者生平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自幼受桐城派家学熏陶,学古文辞,是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师事桐城派作家方宗诚、吴汝纶.后经吴汝纶介绍,求教于武昌张裕钊.

马其昶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桐城派殿军.他三十岁以前,刻苦自厲,屡得新益,旁列众说,以古文名,著有《抱润轩集》.同治十三年(1874),由吴汝纶介绍,谒风池书院山长张裕钊,随即赋诗一首,亦庄亦谐,谓“得之桐城者,宜还之桐城”,张见之大喜,赋诗为答,时年仅二十一岁.张裕钊教之曰:“文之道至精,古之能者,义不苟立.词不苟措.陈义必取其最高而尤雅者,造言必深古,不使片词杂乎凡近,其句调声响,必在叶乎铿锵鼓舞之节.”又说:“培其源无速厥成!善学者宜俟其自至.”马其昶听后若有所得,文乃大进.

三十岁以后,于群经用力最深,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为文谨承桐城先辈所传之法,三十一岁辑《桐城古文集略》行于世,在当时颇负盛名.著作凡三百卷,撰经有《易费氏学》《毛诗学》《尚书谊诂》《礼记读本》《吕学中庸经合谊》;撰史有《清史稿》《桐城耆旧传》《左忠毅公年谱》;著述诸子百家有《老子故》《庄子故》《屈赋微》《金刚经次诂》.

屡应乡试不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授经安庆藩司署中.二十三年(1897),主讲庐江潜川书院.二十七年(1901),讲授经学于合肥李仲仙家.三十年(1904),力襄吴汝纶办学,出任桐城中学堂堂长.三十四年(1908),清迁诏举人才,民国元年(1912),曾主安庆高等学堂.是时袁世凯专权,施展反革命两面派手法,不久便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更是拉拢马其昶等著名文人学者,但马其昶从不为袁世凯所左右,治装南归主安庆高等学堂.民国五年(1916),参和纂修清史,任清史馆总纂,撰有《清史稿》的光宣列传,修订儒林、文苑等.同时留心桑梓史料,撰《桐城耆旧传》十二卷,采录明清五百年间,九百余人物,实为桐城一重要文献.自著文集有《抱润轩文集续集》《存养诗钞》《佩言录》.后于1930年1月卒于故里.

二、成书过程

《屈赋微》是马其昶研究《楚辞》的一部专著,既沿袭了清代朴学之余续,“可为清代说屈赋者之殿”,为后代研究楚辞者提供了重要参考.马其昶著《屈赋微》,一是顺应当时的爱国思潮,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阐发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

经典传播通常有文本传播和改编传播两种方式.《楚辞》也不例外,自汉代以来就久经传唱,黄建荣《论清代的<楚辞>文本传播和接收》一文中将《楚辞》和其相关文本的出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汉唐,代表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

第二阶段:宋元明,代表作有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朱熹的《楚辞集注》和汪瑗的《楚辞集解》等;

第三阶段:清代,代表作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和戴震的《屈原赋注》.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学术风气的影响,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清代是《楚辞》注释和研究的高峰期,传统的学术思想受到冲击,乾嘉学派也由盛而衰,但仍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同时,学者思辨性强,思维活跃追求新思.这样的情况在《楚辞》的注释和研究中也有所体现,一是以疑古求异为主的《楚辞》注本出现,如王闿运的《楚辞释》和廖平的《楚辞讲义》;二是着重考据而不尚空谈的《楚辞》注本仍然存在,典型的如俞樾的《读楚辞》《楚辞人名考》以及马其昶的《屈赋微》.

汉学家之文主考据,然而缭绕不清,芜杂不文,而宋学家空言义理,陈陈相因,枵然无物.马其昶不同于“汉”“宋”二派,为 调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如《屈赋微序》,第一大段考订屈赋篇目,其言曰:

《汉·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一,《九歌》二,《天问》三,《九章》四,《远游》五,《卜居》六,《渔父》七,《九辩》八,《招魂》九,《大招》十.其篇第和《释文》互异,又不依作者以次其先后,《释文》次宋玉《无辩》于《九歌》前;王逸既以《招魂》属宋玉,《大招》属屈原,而又次《大招》于后.太史公明言“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则《招魂》为屈原作,固然无疑,逸乃以《大招》当之,误矣.洪兴祖则断自《渔父》以上为屈赋,以符《汉志》二十五篇之数;朱子《集注》承用其说,盖《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九者数之极,凡甚多之数,皆可以九约之,不限于九也.王船山先生说《九歌》前十篇,皆有所专祀之神,至《礼魂》则送神之曲,为前十篇所通用.然则《礼魂》各附前篇之末,不自为篇数.今定自《离骚》至《渔父》二十四篇,入《招魂》一篇,凡二十五篇,和《汉志》适合.盖原之赋具此矣.

这是一个纯粹的考证问题,很容易说得支离琐碎,作者首先列举问题,接着加以分析,进而得出结论,钩玄提要,举重若轻,言必有据,而条理秩然,言辞雅洁,后面一大段屈赋微旨:

淮南王安序《离骚传》,以谓兼《国风》《小雅》之变,推英志和日月争光.太史公采共说入本传,而益反复明其存君兴国之念,无可奈何而继之以死.悲夫!死,酷事耳.志定于中,而从容以见于文字,彼有以通性命之故矣.岂和夫匹妇匹夫不思一时之湄忿而自裁者比乎!

天地之气储和扈治,为人物之公得,而其间条缕分晰,乃至秒忽不相越紊.宗国者,人之祖气也.宗国倾危,或乃鄙夷其先故,而谮之他族,冀绵须臾之喘患,吾见千古之贼臣篡子不旋踵而即于亡者,其祖气既绝,斯无能独存也.事可为,则殚瘁心力以善吾生,且善人物之生;一人一物之生不善,即吾所得于天之气,不有亏乎?事不可为,则反其气予太虚,太虚不毁,彼其气之浩然者,自旁薄而长存,吾又末见屈子之为果死也.性和性相通于无尽,是故屈子书,人之读之者,无不欷敞感泣,然真知其文者盖寡,自王逸已见谓文义不次,今颇发其旨趣,务节次嘹如秩如.分上下二卷,名日《屈赋徼》.人之读之者,其益可兴起而决然祛其疑惑乎,又非徒区区文字得失间也.

马其昶论文参考资料:

马哲论文

结论:马其昶屈赋微著述考为关于对写作马其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刘真伦和马其昶的韩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