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阈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9

《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此文是一篇视阈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三地政府间的财政协作,而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京津冀经济圈三地之间的发展差距.鉴于三地政府间财政实力的差距,在完善纵向转移支付的前提下,应适时施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力.基于这一构想,本文设计了包含基础产业发展资本类、京津冀经济圈扶贫类、产业结构协同类、生态补偿类、政府税收共享类在内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协作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1-0054-05

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需求和其他地区相比更加迫切.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 财政设立首都财政发展专项基金,促进北京产业向周边地区的转移以及津冀两地的产业承接和产业升级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首都地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为京津冀地区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奠定财政体制基础,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京津冀三地政府财政策略性行为的存在及演进加剧了财政竞争,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科学化、规范化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是地区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的基本保障,这种制度的建立将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关于政府财税协同发展,张文春(2014)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北京对天津和河北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而分税制下“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导致了京津冀三地固守“自利”最大化,人为地设置贸易壁垒和进行不科学的资源大战,导致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财政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导致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文教科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严重不平衡.他提出通过改革现有税制,建立个人所得税居住地和收入来源地共享模式;根据居民人数确立税收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设畅通的交通网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白彦锋(2014)认为和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两市一省”的一体化存在着产业基础不均衡、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生态环境恶化、协同发展难度过大的问题,在实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对策上,提出了建立 专项转移支付基金和三地财政横向转移支付的设想,在税制的改革上,提出了建立京津冀三地税收分享机制,加大“营改增”后增值税在三地政府间的共享比例,设立环境税,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并由 税转化地方税的建议,以期通过三地间的财税体制创新加快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进程.

京津冀经济圈三地政府基本财力差距及协同发展体制构建方面,李国平(2014)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过去更多的是一种各自开门把“外人”引进来的对外开放,各地固守“一亩三分地”,区域壁垒严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质是一种对内开放,为此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和布局,形成合力,从科技创新、产业联动、市场统一上加强协同,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榜样示范,带动更多的区域协同.刘东生(2013)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资源优劣势进行量化分析,认为京津冀三地资源辐射能力严重不足,协同发展举步维艰.刘治彦(2014)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历年财政收支进行比较后发现,三地基本财力上存在的差距导致了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很难实现,极大地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及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方面,白景明(2014)基于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优化,提出了京津冀经济圈不单要完善现有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伍文中(2013)从基本财力均等的视角对我国建立横向转移支付的实施程序进行了实证模拟,计算了各省的标准财政能力和基本财政需求,提出根据“共担、共享、共赢”的原则,构建有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贾康(2014)的研究发现,我国分税制建立的以“基数法”税收返还为主的 和地方的财力分配,导致了京津冀三地“经济发达地区长期受益,落后地区长期吃亏”,京津冀三地政府的财力差距在不断地加大,不利于三地的协作.

以上研究解决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构建”的问题,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还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区域协同效应理论为指导,以京津冀政府间财政行为的财力差距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体系作为研究的落脚点,旨在协调京津冀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前提下实现京津冀经济圈的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经济圈政府财力协同效应分析

依据赫尔曼·哈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协同理论,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发展效应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京津冀产业转出区和接纳区的资源优势是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京津冀经济圈是否实现优势互补;二是京津冀经济圈是否形成一体化、自由的生产要素转移市场;三是京津冀三地辖区内居民在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用水平上的差距是否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四是京津冀辖区内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能够达到统一规划和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本文将从京津冀三地辖区内人均财政收支以及 对三地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入手,来检验京津冀经济圈政府财力协同程度.

(一)京津冀三地人均财政收支对 析

从表1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京津冀经济圈的加速发展,京津冀人均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有了一定的减弱,但是河北人均财政收支和北京和天津相比仍然具有明显的差距.2005年京津冀三地人均财政收入比为1:0.45:0.12,北京人均收入是河北的8倍,天津人均收入是河北的4倍;至2014年京津冀三地人均财政收入比为1:0.77:0.17,北京人均财政收入是河北的6倍,天津人均财政收入是河北的5倍.2005年京津冀三地人均财政支出比为1:0.60:0.19,北京人均财政支出是河北的5倍,天津人均财政支出是河北的3倍;至2014年京津冀三地人均财政支出比为1:0.85:0.31,北京人均财政支出是河北的3倍,天津人均财政支出是河北的2倍.

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为关于视阈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视域在论文中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