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源于论文范文资料 与教源于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源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3

《教源于学》:本论文为您写源于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记得在一次培训中,一个讲课专家犀利地指出受培训者的通病:听课时思想火花不断闪现,热血沸腾,下了课聊聊天、喝喝水,火花熄灭,最终带着一堆火花的遗迹回到学校,一切归于旧轨道.这或许就是培训虽多却见效奇慢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聆听钱理群教授讲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其中他谈到,要让鲁迅作品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找到鲁迅生命和学生生命的契合点、连接点,构建学生与鲁迅作品的精神通道.”我由此想到了培训,如果能够找到专家指导与“我”的教学实践的契合点、连接点,构建“我”与专家引领的通道,是不是我们就能够真正做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指导于实践进而达到完善实践的理想境界呢?

学习钱教授在中学教鲁迅的做法,我首先分析“我”的教学实践:目前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基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是我赞成力推的教研思想,可是“学生的学”到底指什么?如何来设计“教”?这些问题在很多老师心中是模糊的.那么就让我结合我的教学感悟,来做一下这方面的梳理吧.

“学生的学”就是学情,从学情的角度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习惯、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由此可以确立“教”的设计思想.

一、语文教学要体现梯度设计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要体现梯度设计.温儒敏教授指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忽视梯度,导致了单元之间缺乏语文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高一就进行高考备考等怪现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如果所学知识不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层进关系,早学和晚学,甚至学与不学都关系不大的话,那么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的弱化,这也是目前我们很多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温教授提出以课标为依据、重新整合教材的建议.教师们可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对现有教材作必要调整,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及学生情况,对教材单元结构进行重组,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来安排语文学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尽量回到语文学习与训练的框架上来安排课程.

二、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基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上要多一些学生自主体验、涵泳体悟的时间.高中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我们的高中课堂上大多采取的是学生的默读方式,而新课程开始之后,课堂上开始追求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读书声多了,讨论声多了,看上去热闹了,可是过多的朗读和讨论真的适合高中生的阅读习惯吗?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班上有2/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所有的课文都大声朗读尤其是齐读,他们说真正的思考往往是在自我默读体验时发生的;而又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讨论流于了形式化,华而不实.温教授指出:新课标强调语文能力的综合培育,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在大量阅读中去逐步习得,这就是“涵泳”.浸润式习得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境界.集体朗诵有必要,但不能取代个人的默读,更不能取代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个性化阅读.

三、课堂上要寻找“文”与“心”的契合点

基于学生的情感需求,课堂上要善于寻找学生学习语文文本的契合点.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害怕甚至讨厌鲁迅的文章,可是当听到或读到一些言辞犀利、针砭时弊的文章时,他们一样会激动会兴奋.并非我们的学生情感冷漠、思想肤浅,而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钱教授因此提出了寻找契合点的建议:找到鲁迅生命和学生生命的契合点,构建学生与鲁迅作品的精神通道;寻找“文”与“心”的契合点,用语文的方式学习鲁迅.或许鲁迅的时代距离学生是远的,但鲁迅生命中的坚守与摒弃、鲁迅文章中的人性与民族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其恒久的生命力,这是今天的学生们在其生命历程中不可回避的.语文的课堂就是要以语文的方式,寻找最切合学生情感需求的契合点,来达成学习的最佳效果.这不仅仅是学习鲁迅作品要关注的.苏教版鲁迅的《拿来主义》以后在授课时我们就应该遵循这些.

四、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

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要健康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在强调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有的语文界专家都在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其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来面对教育,这就不仅要关注课堂上学了什么知识,更要关注养成了怎样的阅读习惯,发展了怎样的情感,关注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把阅读当做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语文教学不能太功利,一味功利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语文的兴趣,更可怕的是会导致情感的冷漠、思想的苍白.

教源于学,基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是对学情的研究与尊重,是对学习规律的探索,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的,是具有持久的效力的.

源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教源于学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源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源于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