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言语行为论文范文资料 与言语行为理论和名词式人物换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言语行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4

《言语行为理论和名词式人物换称》:这篇言语行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第一理论.它认为,人们说话时,同时在进行三种行为:说话行为、行事行为以及取效行为.其中,行事行为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是最关键的行为.名词式人物换称是发话方在众多指称方式中进行选择、动态使用人物指称的过程,是一种由单个名词所体现的言语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红楼梦》名词式人物换称进行研讨,并利用标记性、距离性等概念对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名词式人物换称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关键词:《红楼梦》;言语行为;名词式人物换称;标记性;距离性

作者简介:张征,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湖南长沙410083)

段慧如,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3)

一、引言

人物指称是指发话方在交际中称呼对方、指称自己或第三方的方式,即常说的称呼语;人物换称是指发话方在众多指称方式中进行选择、动态使用人物指称的过程——是一种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语词所体现的言语行为.在张征所写的《<红楼梦>人物换称的语用研究》中,《红楼梦》人物的换称形式被总结、划分为三类:代词式人物换称、名词式人物换称和词组式人物换称.名词式人物换称是由单个名词所体现的言语行为.称呼语可分为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两大类.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是约定俗成的有纵向或横向关系的称谓词语,它可分为两类: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名词式人物换称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上均有体现.本文以《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有称谓系统内的名词式人物换称的对话句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名词式人物换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在论述的过程中,利用标记性、距离性等概念.

二、言语行为理论和名词式人物换称

言语行为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六七十年代被广泛讨论和研究,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奥斯汀(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始创者,其基本思想是:发话者在说话的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说话行为是指发出语音,说出带意义的语词、语句的行为;行事行为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表达的是说话人意义;取效行为指的是一句话的事后效应.在这三种行为中,奥斯汀关注的是行事行为.他将行事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意义叫做“行事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简称语力.实际上,行事语力是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言语行为的实际所指.比如,如果一个人说出“shoot her!”这样的话语,它所承载的行事语力,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同的,可能是:命令、怂恿或建议听话人“朝她射击”.奥斯汀根据英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事语力,将行事行为区分为:裁决型(Verdictives)、行使职权型(Exercitives)、承诺型(Commis-sives)、表态行为型(Behabitives)以及阐述型(Expositives).从这一分类可以看出:在言语行为理论中,动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言语行为主要是由话语中的主要动词体现的.如此,这样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言语行为能否被动词之外的语词体现呢?言语行为的本质体现是什么?名词式人物换称是否具有言语行为的特征?

事实上,关于第一个问题,在奥斯汀的书中已有论述.他举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言语行为:

(1)Shut it.(比较:I order you to shut it.)

(2)I’ll be there without fail.(比较:I promise I’ll bethere.)

(3)Therefore,X.(比较:I conclude that X.)

以上三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没有使用行事动词(order,promise,conclude),但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实施了行事语力:例(1)通过祈使语气,例(2)通过状语(withoutfail),例(3)通过小品词(therefore).这些例子说明言语行为是可以被动词以外的词体现的.不过,奥斯汀没有论及名词所体现的言语行为.

以上三例之所以都具有了行事语力,是因为它们都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命令、承诺或总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表达式负载了说话者的意图,那么它就施行了某种言语行为.这也就为第二个问题提供了答案:言语行为的本质体现在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涉及发话方的意图.

名词式人物换称指的是在人物指称时,说话者不用一般的、常规的方式来称呼或指称自己、对方或第三方的情形.一般的、常规的称呼方式即称呼语的非标记形式,这种非标记形式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角色关系——或者为某种形式的亲属称谓,或者为某种形式的社会称谓,因此他们之间会以亲属关系或社会关系为基础来称呼或指称自己、对方或第三方.如果说话者偏离两者之间的常用称呼语而换用不常用的称呼语,那么就发生了名词式人物换称.如下例所示:

(4)(黛玉)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31:421)

(5)宝玉听了(对湘云)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32:433)

(6)探春忙(对李纨)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55:753)

以上三例,加下划线名词均偏离了常规方式(黛玉在袭人面前自称的常规方式为零称谓,宝玉通常称湘云为“妹妹”,探春称其母亲赵姨娘的常规方式为“姨娘”),而分别采用了具有标记性的指称方式(黛玉以拟亲属称谓“妹妹”称自己;宝玉以社会称谓“姑娘”称湘云;探春以表示地位低下的社会称谓“奴才”称自己的母亲赵姨娘),具有标记性,是人物换称.从例(4)到例(6)分别体现了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人物换称.

以上三例人物换称是否实施了言语行为呢?也就是说,它们是否负载了说话者的意图呢?

言语行为论文参考资料:

行为经济学论文

幼儿告状行为论文

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行为金融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结论:言语行为理论和名词式人物换称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言语行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