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资料 与微媒介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4

《微媒介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本论文可用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微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并成为新媒体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沟通、互动方式,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新新媒体环境下,作为新型社交媒体的微媒介对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寻一条符合时 展潮流、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规律的新路径和新平台,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媒介;大学校园文化;途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8.9%,微博用户规模为2.04亿.根据 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数据,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使用微信的人数每天都在剧增,每月在线用户已高达5.49亿,微信、微博的迅速崛起,开启了传播的新时代.手机、互联网成为师生间最流行的交流工具,微媒介的出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应地,新媒体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生存环境,微媒介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载体.因此,探寻大学校园文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媒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如何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和微媒介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微媒介的内涵和特征

正确理解和解读微媒介的内涵和特征是探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微媒介的内涵

从传播学角度定义,以用户贡献内容和交互性为特征的Web 2.0互联网模式下的开放性的社交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可被称作微媒介,如互动性的论坛、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结构组成是由无数具有媒介属性的个体节点通过彼此关系联系起来,每个节点又都拥有一定的传播能力,虽然单一的节点影响力看似微不足道,但无数个节点聚合起来就会使得微媒介资源极大丰富,传播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微博,是由新浪2009年推出的提供微型博*务类的社交网站,在线用户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等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设有分享、讨论功能.微信,是2011年 公司推出的一款应用程序,此程序延伸了部分 的功能,如语音短信、微视频、图文发布等,同时还提供“摇一摇”、“扫一扫”、滴滴打车、微信支付等服务功能.微博、微信的出现,再一次降低了公众的表达门槛,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的快捷高效性,以及其方便的分享和互动,更使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

(二)微媒介的特征

1.信息传播速度的及时性和开放性.

微媒介依托网络技术运用,将信息采集、发布、反馈一体化,并实现信息采集后即时发布和实时反馈.较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传统媒体还没有察觉或做出行动前,新媒体用户已经将收集到的资料予以公布,尤其是像手机这种易携带且便捷的信息载体,通过微信、通话、链接或转载等方式,更是加速了事件的传播,将传统信息传播滞后的效应降低到最小,信息的及时性先于真实性进行传播.除此之外,通过手机这种载体,全民记者、草根评论、关注、点赞、分享、评论等成为一种风尚,传播个体具有极大的自助选择权,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也越来越活跃.

2.信息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微媒介空间和储存的无限性,使得信息容量越来越大;信息准入门槛的降低,促进了信息的更新加速;微媒介信息处理终端的便捷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为信息流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微媒介的兼容性,向受众提供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音频等信息,在实现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的同时,其便捷的获取方式也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3.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播实践中,传统的传播主体遵循着“传播者—信息—受众”的传播模式,新媒体出现后,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受传关系,谁是传播者,谁是受众?这其中的角色身份已经模糊,因为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已经实现了同时完成每一个参和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主体多元化.

4.信息传播层级泛化.

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的“两极传播理论”指出,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有大众传播给少数的舆论领袖,舆论领袖对信息进行把关,然后作再扩散给其他公众.但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介的出现重塑了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经典理论的普适性遭到挑战,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传统的传播主体不再是唯一的主导传播过程的主体,诸如机构或者组织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通道不再是线性传播,而是扩散成非线性多级通道并存.意见领袖的权威消弱的同时,表明信息传播层级的消解,更多层级的“用户”都能享有平等的信息源及信息发布、接收的权利.

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表明新媒介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媒体形态和传播模式发展的里程碑,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为下一步如何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照.

二、微媒介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1.高校主流文化面临被冲击的威胁.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提炼和培育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服务和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的责任.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都有很严的“把关人”,这保证了信息的严肃性和主导性,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介的灵活便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不易控制.各种异质文化交织,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潮的入侵,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继而导致大学价值观遭受冲击,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2.大学校园文化引导功能的削弱.

大学校园文化反映了一所高校最具特色的精神特征,是推动大学发展最为持久的动力,更是学校组织特性的依托.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文化引导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一所高校持久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引导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大学校园内意见领袖的权威,但新媒体、微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结构,新的传播语境不但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重构了师生关系,微媒介附载的海量信息也冲击着传统大学校园文化精髓.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一股统治力量,微媒介的迅速发展悄无声息的解构了校园文化的诸多核心要素,文化的引导功能受到削弱.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论文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结论:微媒介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为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校园文化建设网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