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批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学批评道路上苦行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批评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5

《文学批评道路上苦行僧》:本论文为您写文学批评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2002年我拿了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到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工作,从此之后我在工作和学术研究上脚踏两只船,一方面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研究,一方面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认识王迅,是我脚踏两只船的结果.因为我到了外语学科,如果只对外语从一而终,那么我苦苦热爱和研究了十余年之久的中国现代文学尤其中国新诗便要胎死腹中了,我只能东家吃饭,西家睡觉地同时兼顾外语和中文,因此我每年要艰苦地写很多学术文章,要艰难地参加很多学术会议.这么多的学术会议的费用怎么办呢?学院又不能每次都资助,而家里又并不富裕,因此以最少的钱开最多的会,每次开会只坐硬座火车特别是最旧的绿皮火车,虽然累,但心安理得.会议报到时我常常自降身份为学生,在会务费方面争取同情享受研究生待遇,只交一半.自费参加会议虽然又苦又累,但跟同行专家交流,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同时也可以交到好多同行朋友,这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2005年10月我参加了在海宁召开的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报了到,领好资料,我开始向会务打听附近有否便宜宾馆,以便拖着行李住进去省几个钱.“有的,有的,就在附近,不远的,老师,我也要去住,我跟你一起去吧!”一个身材修长的青年热情地对我说道.一路上,我被这个青年亲切、热情地导引着,记得走过了一条狭长的通道,我们一边走,一边谈.他说,他叫王迅,国王的王,鲁迅的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语气平和、温柔.王迅给我第一印象很好,他随和、亲切,敏感.我们“同居”了好几天,又一起到盐官观看了钱塘江大潮,还瞻仰了王国维故居和徐志摩故居.几天下来,我们俨然同辈亲兄弟,无所不谈.我们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他有天生的敏感和热情.王迅告诉我,他是湖北人,这也给我印象深刻,因为湖北是我崇敬的闻一多、胡风、绿原等作家、诗人的故乡,湖北人憨厚、耿直而聪明.我的学生辈中多有湖北人,踏实,聪明,肯读书,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是湖北籍学生给我的扎实印象.

王迅在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获得科研成果奖等众多奖项,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这倒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他的毕业论文《从叙事(过程)的形而下到(精神)主题的形而上》被答辩委员会专家组评为优秀论文,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自然如果是我当评委,也肯定给他优秀,他的论文选题很好,视角很新,而且抓住了真正的问题.王迅的文字功夫也不错,文章质朴清新,语言流畅、坚韧,看到他的文章,就想到他的为人,看见他的为人,想到他的为文,真的是文如其人.

更让人觉得不容易的是,王迅毕业之后,居然到了文学期刊工作,这却是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最想去的地方.我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一是当老师,这个已经实现;二是当编辑,如今年纪偏长,恐怕难以实现.我自己对王迅能够当文学编辑心生敬仰.王迅当编辑这几年,发现许多文坛新人.宁波写小说的朱和风,首次给他投稿,就被他发现,而朱和风的小说首次被发表,就被《小说选刊》选中并转载,朱和风第二次投去的小说发表后也被《小说选刊》看中并转载.朱和风和王迅素昧平生,一次面也没见过,但作家能遭遇优秀编辑,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王迅编辑之余,对中国当代差不多所有的小说名家统统研读个遍,王迅亲口告诉我:“可以说,就当年发表的纯文学视野中小说而言,我的阅读量是惊人的.白天忙于编辑工作,晚上别人去喝酒,而我就在文字中畅游.”阅读当然是欢畅的,但王迅的阅读是研究性阅读,每读一位作家他一定要深入到作品的意蕴和美学境界的深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十分“专注对文本本身的诗学分析和评价”,笔者十分惊喜地发现,当阅读凝聚成文字,那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评论厚度,而且文采也斐然的批评文章就成形了.他的文章连续在国内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出来,都能引起一定的反响和共鸣.王迅不仅写文章,也出版了专著,而那著作捧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读在口里,是甜滋滋的.

如今王迅在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方面作出了实际的令人艳羡的成绩.说实在的,当我读到他的书稿《在断裂处生长——新世纪中国小说叙事生态研究》这样厚重的文学批评著作时,我心里油然滋生出一种敬慕之情.我心里常想,他哪里来的那样强大的爆发力?而他的学习、工作和写作的精力实在是充沛.王迅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文学现场,文学期刊是最重要的文学现场,他去当编辑,走对了路.是的,对于一个热爱文学,热爱思考文学问题的人来说,无论他是作家或是理论家,没有比文学现场更重要的了.

王迅是我人生交往中少有的无论哪一方面都谈得拢谈得来的学问和人生意义上的朋友.他热情,乐于助人.由于出版经费困难以及学问途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我的学术专著大多自费出版,不愿意在学问之外消耗太多的精力,但自费出版的著作发行遇到的困难也很大.王迅看了我出的一些书,尤其是我的由博士学位论文改编成的专著《七月诗派研究》等,觉得下的工夫和著作实际达到的水平够分量,还在读研究生的他就十分主动地帮我联系多家图书馆购藏我的著作,这令我十分感激.说实在的,不光是钱的问题,因为自己费这么多年的心血写出来的书,能够藏于图书馆供人借阅本身就是对我们这一代学人的肯定.王迅对我本人的帮助,我铭记在心.其实王迅的人文关怀惠及的何止我一人?一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身患绝症,王迅知道后,通过各种途径同时也发动海内外有点能力的人给他捐款捐物.当然,捐款捐物未必能够挽救一个人的性命,但在诈捐门和慈善门流行的时代,一种真诚的、落到实处的人文关怀何其难得!自然,王迅并非那种神通广大的人,他对亲人对朋友的关爱,也是微薄的,他自己并不富裕,而且说句实在话,任何人其实都在夹缝中求生存,王迅虽然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他没有走上一条暴发的路.

跟王迅近十年的交往,我发现了他跟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不一样的地方.自然,王迅读研期间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理论基础扎实.但他觉得光是查阅资料,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是远远不够的.王迅强调文学现场,他的文章充分发挥了一个文学编辑的职业优势.他到杂志社工作后,天天读国内最新发表出来的文学作品,天天跟实实在在的作家和诗人打交道,这种文学生活对他的文学研究取向和文学批评风格都有很大影响.王迅善于从小说如何写出的过程,以及作家写作中所伴随的灵魂旅程,这样一些潜在的或者被遮蔽的环节切入,写出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人文温度的文章.而这样的文章在当代批评界是很稀缺的.他特别重视一些文学聚会和学术会议,凡有机会,他都参加.2008年春天,当他得知南京师范大学组织了一批诗人和诗评家在江苏和安徽边境香泉湖召开诗会时,就给我打来电话,约我一同前往.在我的印象中,王迅主攻的是叙事学,但他深入文学现场时对诗歌也表现出热情,这就更令人觉得难能可贵的了.会后我们一起逛中山陵、总统府等名胜,只可惜我们都囊中羞涩,只是在这些名胜门外合了个影,算是做了到此一游的留念.还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王迅在一个文学网站创设了文学评论专栏《诸子评刊》,并作为该网站主打栏目推出,该刊旨在跟踪当下的文学现场,对最新出现的文学作品作出最及时有效的批评.栏目创办后得到国内评论界众多仁兄的鼎力支持.笔者也应邀参加,分配的任务是跟踪当代文学名刊《花城》,专门对发表在该刊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花城》的领导很高兴,看到点评之后特意将笔者列入当年赠刊专家之列.可惜的是,这个栏目后来因为资金不足而停办了.

看着王迅的人生和文学批评之路,脑海里浮现着一个快乐的孜孜矻矻的苦行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大约在英国作家斑扬的笔下出现过.王迅对于文学和人生有一颗虔敬之心,他注重有效性和献身性.这样的人,笔者以为,他已经找到了他自己的天路历程.

文学批评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文学批评道路上苦行僧为关于文学批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