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卓越论文范文资料 与以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井巷工程课程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卓越范文 科目:mpa论文 2024-02-29

《以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井巷工程课程改革》:本文是一篇关于卓越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以用促学,以用导学”改革井巷工程课程.开展丰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以适应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井巷工程 应用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252-02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省唯一所以矿业类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为学校的主体特色专业,2007年采矿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被列为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科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基础,以学校大工程、大矿业和大实践的思想,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促学,以用导学”为手段,着力改革“井巷工程”课程,以促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特别是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需要的大批应用型人才.

一、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背景,转变课程教学理念

学校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始终把培养矿业类一流人才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用”即为应用,为工程实践,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知识、实践和素养的有机结合.“以用促学,以用导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方法和手段.“以用促学”是通过校内培养、情景模拟训练与校外实践应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精神素养.“以用导学”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应用中能正确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此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以“以用促学、以用导学”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维、方法和手段,着力改变教学内容的陈旧性和与企业、社会脱节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不断加强培养人才向“卓越”的转变.

二、以“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基础

改革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向业务专长、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拓展,在学校大矿业背景和“以用促学、以用导学”理念下,培养具备“工程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用”为基础,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个体不同,自身综合素质存在差异,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一刀切,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全体,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针对学生个体制定教学方案,与学生实现面对面,点对点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程理论学习,强调素质培养.

2.构建课程教师团队,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师中组成教师团队.每名教师基本情况通过公示的方式介绍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同时,教师也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可根据每名教师研究方向与工程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和制定的教学方案选择教师.在课程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团队作为整体,共同组成承担教学任务;为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团队中每名教师又分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授课,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重点突出“用”,强调工程意识.我国现有的相关人才培养规模与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划与需求.由于培养方式不同而造成个体差异,使得一部分学生,虽然基础理论较扎实,但缺乏企业所需的工程实践经验,毕业生分到企业后还需要进行岗前的培训,较长时间的见习期,这无疑加大了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要求间的矛盾,也延长了人才培养的周期.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强调学生工程意识.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丰富的教学手段

学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培养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中,对课程的传授更是“以用促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积极开展丰富的教学手段.改革研究重点将《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划分为由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部分;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工程应用部分;人际交流和社会责任的职业素质拓展三个部分.整个课程学习以具有可操作性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涉及“井巷工程”部分等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并充实了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课程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采用了串行结构,针对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任务环节来传授课程相关内容,实现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用促学”这样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不再是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职业能力,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对学生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通过开展专业讨论、技术例会等形式,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解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及理由,其它同学可以对其进行提问、评价等.

“井巷工程”课程的改革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理念,“以用促学,以用导学”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全面培养卓越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健,代少军,张继忠等.矿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4(6)

[2] 秦涛,康健,林井祥,刘志军.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0)

[3] 韩汉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新培养人才[J].经济师,2013(8)

[4] 康健,代少军,张继忠.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9)

[5] 李朗,欧阳宏生.新时期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 杨卓耸.就业形势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4(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责编:贾伟)

卓越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以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井巷工程课程改革为关于卓越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卓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