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华论文范文资料 与坚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华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8

《坚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华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土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基因,并结合时展要求加以創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相适应、与现代经济社会相协调,从而孕育成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6)05—004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很多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年时间,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源头讲起.他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等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同时,总书记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人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探索和完善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握其真谛和要义,还要不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1]105这一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才能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基.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201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团结统一、和谐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用爱国主义激励全国人民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必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资源,使其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需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优秀传统文化是钙,滋养了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导引着历代民族精英前赴后继、奋勇向前.这种力量依然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助力和血液命脉.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1]158

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庞大而复杂,继承什么?习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等问题作了科学论述,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渊源于“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

按照习总书记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新三步”,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56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最早渊源于我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就提出了“大同”和“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等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篇》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它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但也是强调社会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把“大同”、“小康”社会作为美好的社会理想,进行了具体描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宽裕殷实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因此使“小康”这个词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的代名词.习总书记指出:“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2]54

中华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少年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和康复杂志

结论:坚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