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核心素养视域论文范文资料 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核心素养视域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4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此文是一篇核心素养视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不仅是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提出的,还将进一步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做到:时政教育常态化,巧用争议问题启发理性精神,以高中教材为依托逐步深化法治意识,以活动课堂拓展公共参与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4602

在高中教育中,政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政治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为了改变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问题.

一、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简单来说,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政治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形成的核心素养,其中既涉及自我意识、国家情感和法律精神的培养,又涉及公民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师除了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还要了解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学科的作用.第一,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相对特殊.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政治课程核心素养不仅在价值观念、思维规范方面相对特殊,而且在表达途径、行为模式方面也相对特殊,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上.政治认同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目标,高中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认同素养是首位的,这也是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第二,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有效拓展.每个课程的核心素养既具有自身特殊性,又与其他课程的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联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程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在积极地延伸拓展.在此过程中,政治课程会接触到很多其他课程,并产生一定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政治课程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理性精神、法律意识不仅是政治学科的要求,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公共性的人文素养.第三,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具有可操作性.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培养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公共参与是四个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公共参与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法律意识的行为体现.具体来说,一方面,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有效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提高自身良好品质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业评价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科学考评,一来加深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了解,二来提高对教学实际效用的认识.因此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不仅是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提出的,还将进一步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时政教育常态化

既然政治认同素养在四个核心素养中居于首要位置,那么教师就必须思考如何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由于政治认同的实现需要知、情、意、信、行等要素协同发生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简单地认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靠政治生活这本教材就足够了是不可取的.时事政治与政治生活教材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它通过丰富多彩的事件传递政治生活教材中一般性的知识.相比较提炼概括后的一般性知识,丰富多彩的具体事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对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时政教育如何常态化?时政教育常态化的实现必须依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因此要将时事政治有效融入高中政治课堂.1.课前播放5分钟新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操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新闻内容和课堂内容契合度不高甚至没联系.因此教师在选取新闻时不仅要坚持时政新闻的方向性、重大性、时效性等一般性原则,更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课程内容对新闻进行筛选,巧妙地将时政新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另外也可以选取央视拍摄的纪录片,如《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等,纪录片由于拍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将其分成每节课播放,也可以选择和这节课密切相关的内容播放.2.将时政新闻作为教学的背景素材.在课堂上播放时政新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落实了时政教育.例如播放2017年5月,主席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的视频,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这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2.巧用争议问题启发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它要求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传统教学中,只是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什么,并在课堂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整堂课虽然流畅、高效,但缺乏对学生思维的锻炼.理不辩不明,事不鉴不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从与其他哲学的斗争中发展起來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如果不引入争议性的问题,很难使学生真正把握辩证思维的精髓.围绕争议性问题,让学生经历判断、推理、质疑的理性思考,才符合理性精神培育的要求.

以哲学生活中的矛盾内容为例.哲学上的矛盾区别于生活中的逻辑矛盾,由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思维误区将它列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选择争议性问题时,首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逻辑.在探究正题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话题,遵循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顺序.其次,依照争议性话题组织活动.让学生情景还原“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并让学生领悟这个成语故事的逻辑错误在哪里,如何修改成语故事中主人公的叫卖词,使做到他的矛和盾能够实现统一(我的矛比其他人的矛更加锋利,我的盾比别人的盾更加结实,买了我的矛和盾才能使你在战争中取做到胜利),最后做到出结论: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是哲学上所说的矛盾.

核心素养视域论文参考资料:

职业素养论文

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结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为关于对写作核心素养视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核心素养视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