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居正论文范文资料 与明代治水贤相张居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居正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9

《明代治水贤相张居正》:这是一篇与张居正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荣和希望的母亲河,让我们又爱又敬,它哺育了中华儿女,但也给百姓留下沉痛的记忆.每当黄河洪水泛滥,冲破堤坝,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多少烜赫一时的王朝由此元气大伤,走上末路.

治黄大业,历朝历代都异常重视,从远古的“疏川导滞”到战国的“宽立堤防”,从汉代的“贾让三策”到宋代的“兴筑遥堤”,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倾其才智,想尽各种方法治理黄河.

自金、元以降的三百余年,黄河主流极不稳定,下游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龙头固定在今郑州一带,龙身与龙尾在北至山东东平,南到安徽颍州的广大扇面形区域里摇摆不定,或决或塞,南北游荡.明朝中叶至隆庆、万历之际,黄河不断决口,水灾频繁,淹没了大片田地房屋,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来说,黄河水患不啻灭顶之灾.黄河汛期又正值粮食收获期,辛勤耕作的农人往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随着“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受灾民众生活无以为继,就此成为流民.

黄河问题令帝国君臣大伤脑筋,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心头大患难以解决,那就是漕运.

永乐年间,成祖帝遷都北京,天子守边,延长了国祚,堪称英明之举.然而,经济中心毕竟已移至江南,大批军粮、官粮和生活物资要从江南一路北运,陆运和海运,一个过于烦琐,成本高昂,一个过于危险,多有倾覆,皆非长久之道.相较之下,利用运河进行漕运为最合时宜之法.

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等重修会通河,沟通了从江南到北京的水上交通线.自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大明王朝赖以生存的经济大动脉.大运河绵延数千里,纵跨五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与黄河交汇之处,情况最为复杂.黄河改道、洪水泛滥等问题频发,而黄河、运河交汇处正是这些问题的重灾区,黄河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无不影响着运河的通航.黄河水情本就不太乐观,下游河沙沉积严重,堤防仅能满足日常挡水需求,稍有大雨便可能引发洪灾.

对明朝而言,治理黄河不仅是水利经济问题,而且事关国家政治和军事.黄河若乱,运河必乱;运河一垮,全盘失算.

成也河漕,败也河漕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入内阁,从明隆庆六年(1572年)至明万历十年(1582年),在主少国疑之际,他以渺渺之身,当天下之重,以非凡的才智,过人的胆识魄力,厉行改革.张居正行考成法整肃吏治,整饬驿递,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完成了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

张居正要开源节流,为天下理财,这一切都建立在百姓仓廪充实的基础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处理好水利这一环.只有水利无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使国家南北经济大动脉畅通无阻,同时巩固北疆边防.

大明北境土地贫瘠而戍卒甚众,仅凭当地所产粮食,远不足以饲之.纵戍边将士兵强马壮,若无粮草军需,也只能徒呼奈何.后顾之忧,迫切待解.

张居正对军队后勤的重要性心知肚明,深以“治河”和“保漕”问题为忧.他仔细计算分析过,整个国家机构和几十万边防军队一年有400万石粮食的缺口,这个差额几乎要全部依赖南方供养.因此,确保南方漕粮安全顺利抵达北方,成为帝国刻不容缓的要务.

张居正入内阁后,先后派万恭、傅希挚、翁大立、李世达等多位干济才臣治河、保漕.

明万历元年(1573年),400万石漕粮安全北上,刚刚荣登首辅的张居正兴奋不已,在给漕运总督王宗沐的信中流露出喜悦:“四百万石漕粮江海并运,洪涛飞越,若涉平津,我平生尚未见过如此盛况.一日侍奉皇上,语及今年的漕事,皇上龙颜大喜,殿上诸位大臣都欢呼万岁.”

明万历二年(1574年),漕粮又如期安全北上,张居正更加欣慰,准备大展拳脚,整饬国事.他再次致信王宗沐,透露了自己打算在国储充实之后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想法.

天不遂人愿.黄河的短暂太平并不意味着百世安澜,正当张居正满怀信心,欲趁漕运通畅的大好时机转身他顾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年秋天,黄河在砀山及邵家口、曹家庄、韩登家口以北决口;淮河在高家堰以东决口;洪水在徐、邳、淮等地泛滥,殃及千里.自此桃(桃花峪)、清(清河)上下河道淤塞,船只数年不通,淮安、扬州还不时发生水患.

“治河保运”的急迫任务再次横亘于面前,面对严峻的河患形势,张居正仔细思量之后,放弃了他曾经一度赞同的“纵淮入江”之法,转而支持水利专家吴桂芳的“挽淮入河”之策,他改调吴桂芳为漕运总督,勉励其为国家立万年之计,解淮安、扬州燃眉之急.

吴总督临危受命,首先疏通黄河的入海口,使黄河顺利入海,淮水亦可顺利入海,水患渐渐缓解.未及丝毫喘息,吴总督又带领百姓修筑高邮湖石堤、淮安长堤等水利工程,蓄积湖水,疏浚草湾,加固淮扬地段的漕河堤坝,从而提高了漕河南段的抗洪能力.

囿于当时历史条件,漕河北段没有做到到彻底治理,又遇上了黄河泛滥的天灾,这段河道被黄河冲毁了多处堤坝.更为糟糕的是,黄河灌入淮水,淮河的旧有河道无力容纳如此大水,大水再次漫过淮河堤防,迫使淮水南迁,兴化、泰州一带,立即被滚滚洪水所淹,漕运再次面临中断的危险.

修缮河道终究没能抵御洪水,反而暴露出漕运制度的许多缺陷.若能有效解决它们,无疑是漕运的一大幸事.

河漕改革

明代的河漕制度设置了两个直属的地方管理机构——漕运和河道:漕运保证漕河运输体系的正常运转,沟通地方的漕务官员;河道主持运河与黄河的治理维护.两个衙门分别设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理,各司其职,互相牵制.

这样设置的初衷是均衡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利,使之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

有利必有弊.河道总理衙门设在山东济宁,漕运总督衙门在江苏淮安,且不说两地相隔近千里,交流不便,单是职权交错,政出多门,就非常有碍于统一管理.河、漕两衙门间常常互相推诿,面对差错,他们均不肯担当责任,两者矛盾与日俱增.

张居正论文参考资料:

居业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是正刊吗

结论:明代治水贤相张居正为关于张居正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张居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