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展望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回顾和展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展望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8

《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回顾和展望》:本文是一篇关于展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转型经济学产生已近20年,中国学者对转型中的许多问题,如研究范式、企业行为、公平和效率、经济增长、“中国模式”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和国外转型经济学研究相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应更多地关注人民福利和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收入分配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中国;转型经济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2-0006-05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便已开始,转型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却起步较晚.随着1989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转型经济学在西方蓬勃发展,中国的转型经济学研究也随之开始.大致来说,自1993年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国内正在发生的经济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4年4月,樊纲就中国渐进式改革发表的新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6月,盛洪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出版,该书对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内涵作了规范和说明;1994年7月底,由上海文汇报理论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邀请了30余名中青年经济学家,联合召开“中国过渡经济学”研讨会;1995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林毅夫表示,“现代经济学对于‘过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中国最早进行改革且成效最大,经验丰富,‘中心’抓住这一机会有可能对过渡经济学做出前沿性贡献.”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作为现实的总结和写照,转型经济学的发展也近20个年头.回顾转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同时和国际转型经济学加以比较,对推动我国转型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二十年回顾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构建原则问题

中国转型经济学是指转型经济学和中国改革实践的结合.“中国的过渡经济学有着比其字面较窄的含义.第一,它是指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的改革实践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文献;第二,它是指对中国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的研究.”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动力、方式和推进机制.宋承先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面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过渡经济学.谷书堂呼吁转型期中国经济学应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着眼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学从不同层面融为一体,要求从中国当前阶段的实际和特点出发,运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抓住转型期一些重大的具有理论意义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转型过程中的模式选择问题

前苏联和中国在转型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转型方式、价格机制的形成、所有制改革、企业组织形式的转换及宏观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激进和渐进两种改革模式绝不仅仅是速度问题,也并不是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首先改革旧体制的哪一部分,先触动哪些人的既得利益问题.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谁先谁后仅是个方式问题,激进和渐进对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本应关注的重点,不能反映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完成自身的“转型”,即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和渐进的两分法,将渐进和激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其中既会有渐进也会有激进.一个社会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和变迁路径,将最终取决于其生产力及其社会成员主体可以容纳或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

(三)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独立性问题

转型经济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范式.由于转轨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是动态变化的,转轨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单一的理论框架无法涵盖所有问题.不同范式问的交叉造成了经济史上的独特情景,即转型经济学这一名词容纳了多种研究范式,如新自由主义、演进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等研究范式.单纯在理论上构建转型经济学所特有的理论框架是没有意义的,转型经济学正在同以上学科相融合,但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完全取代转型经济学,它们只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转型经济学正在经历的分化.转轨经济学只有把自己严格界定为研究从中央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才可将自身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开来,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这一思路出发,转轨经济学应回答如下几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转轨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二是经济转轨为什么会选取不同的模式.三是经济转轨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四是转轨过程中有哪些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五是新体制的生成和旧体制消解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六是经济转轨和经济结构变动、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四)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行为和企业重组问题.大多数对转型路径的研究,都是将企业重组建立在产权改革后企业进行裁员这样的微观基础之上,这使现有的宏观层面上的转型研究,虽然在技术上显得较为复杂,但却缺乏丰富的微观基础.如何将转型路径及重构的动态过程研究和企业重构的不同微观机制更好地衔接起来,是转型经济学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二是转型中的公正问题及经济转型的代价问题.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中增进平等,即国家以什么代价用平等来交换效率或是相反.由于转型经济脱胎于集权的计划经济,缺乏有效的机制以实现每个人的利益诉求,经济转型的代价被一些特定人群所承受,这一点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市场的剧烈转型而逐渐显现出来.公正因此成为转型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三是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问题.2002年以前,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往往是分开的.而转型中各因素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经济是否增长及其质量的高低又决定了转型的成败,所以二者应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由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具有特殊性、深刻性和复杂性,二元结构已表现出相当的“范式危机”,而对二元结构范式的借鉴性批判正是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多元结构才应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的现实结构.四是转型中的金融市场问题.潘烜和谭鹏万利用25个转型国家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转型国家金融 部门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发现,存贷款利差和实际GDP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对私人部门信贷的相对增加不仅没有加速经济增长,在有些国家反而还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在软约束盛行的转型国家,提高金融 部门的效率比增加其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五是转型和腐败问题.

展望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回顾和展望为关于展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展望未来的正能量句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