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蔡元培杀君马论文范文资料 与解读蔡元培杀君马者道旁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蔡元培杀君马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2

《解读蔡元培杀君马者道旁儿》:本文关于蔡元培杀君马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公元1919年5月10日,北京各报刊登了一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公开启事: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启事一出,举国哗然,北京群起,天津呼应,上海声援,学界连番上书,政界争论不休,大总统徐世昌亲发指令,历经数月,直到蔡元培先生返校上任才告一段落.一人辞职,而全国忧虑,其个中情由,本文无意深究,仅就“杀君马者道旁儿”一句作一些解读.

当时,大多数人不明白蔡元培先生为什么夹杂这样一句“杀君马者道旁儿”,使得原本简洁清楚的公开启事反而显得晦涩曲折,有学生还特意写信求教,为此,北京大学教授程演生做出解读,刊载在5月12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说:“杀君马者道旁儿”出自《风俗通》,原意指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止,至于死.至于蔡先生用在启事中的意思,大略是“徒循他人之观快,将恐溺身于害也.”这个解读,解释清楚了原文的出处,并不足以消弭人们对这一用语的疑惑.事后,蔡元培先生自己说:“但取积劳致死一义,别无他意.”显然,先生自谦,不便多说,也是人之常情.

看看启事原文就很清楚,假如我们将《风俗通》里的这句话和紧随其后的《诗经·大雅》里的“民亦劳止,汔可小休”一句从启事中删除,启事的内容同样完整,甚至更加明了.实际上,当时就不乏这样的议论,说蔡先生写这个启事,是又犯上了早年的八股病,开题之后用典破题,用“典故”的丰富内涵阐述自己的用意,尽管显示出作文者的渊博学识,也同时是八股文结构繁杂、语焉不详的通病.甚至还有许多无稽之谈对号入座,揣摩说:那是蔡先生隐晦地告诉当局,当时的学生运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五四运动,导致交通总长曹汝霖家被焚,驻日公使章宗祥挨揍,和蔡先生本人无关,是瞎起哄的孩儿们犯下的过错,把“道旁儿”、“君马”解读成学生、大臣,显然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了.

这则公开刊登的启事,必定是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结果.

从启事前后句顺序看,“杀君马者道旁儿”要么是前句“我倦矣”的阐述,要么是后句“我欲小休”的原因,要么,和“民亦劳止,汔可小休”并列用于阐述“我倦矣”,也并列用于引出后文,作为辞职的原因或者理由.可以看出,“杀君马者道旁儿”用得非常精彩,七个字,一个典故,交代得一清二楚,强健有力,明确、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处境、心境.这种行文,可以说是作文的最高境界.提笔起题,用典故承接自己的命题,语言简洁,含义丰富,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直指用典目标,转向自己的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顺势而成.当时尽管开始推广白话文,八股文依旧是作文章的主流.说它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这个用典恰如其分,最为精准、合适.作文的最高境界,或者说大师作文,换一句话不行,换一个字也不行,就是这个字这句话,而且就是放在这里才恰如其分.

前文已经说过“杀君马者道旁儿”的原意、蔡元培先生自己的解释以及它在启事中的作用,显然,这些都并没有将它具体的含义解释清楚.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遇上不得不对他人有所不敬的情况,往往使用委婉的语句,不好意思说得很直接,这样,当别人为之不满的时候,就有回旋余地.“杀君马者道旁儿”大略就是这样一种文章技巧.

先说说“道旁儿”.在中国,“儿”字常被用来指称“小人”,“小人”的特征是:目光短浅,贪图小便宜,追求个人利益,满足自己最低级的 ,这种人,一般不会在乎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会考虑到未来,更不会为国家、民族的事情耗费自己个人的精力和财富,最多也就是鲁迅笔下描写过的“看客”角色.“道旁儿”指的就是这样一些聚集在路边的小人,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极其常见.这种人,但有酒肉吃饱喝足就非常满足,每逢新奇事,比如学生上街游行,他们觉得热闹,必在马路边高声吆喝,跑前跑后,碰巧掏到个钱包,捡到什么物件,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并不在乎什么主义,也难分清社会主张里的正邪,但作为一个人,往往客观上构成了社会运动的一分子,甚至,没有他们旁观凑数,社会运动也难以构成气势.这些人也常被别有用心者用来造势,给点好处就成,比如一天的生计有人白给了,一天的时间用来去看了热闹.悲哀的是,他们也常常被别有用心者用来作为挡箭牌,甚至用作祭奠的牺牲,替别有用心者背黑锅,甚至被杀了灭口.

考虑到启事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蔡先生本人的学识、胸襟,他对于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道旁儿”则除了上述的“看客”小人外,必定也包括当时所有对新学、新政、新文化、新技术、新社会、新思想采取观望、抵制、镇压的力量,这些“道旁儿”才是真正可怕的杀手,他们隐藏在单纯的“道旁儿”中,甚至公开站出来鼓动“道旁儿”们喝倒彩.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就不乏这种逆社会潮流而动的力量,直到今天,人们改换说法,不再以“道旁儿”称呼,换作“赵家人”,你无法认定任何一个中国人是“赵家人”,就像当初无法认定任何一个人是“道旁儿”一样,可他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祸患无穷.

再说说“君马”.“君”在这里并非指“帝王”、“国君”,是属于泛指而不是特指,相当于说那匹马,那些马.启事沿用“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止,至于死”的原意,表达辞职的理由,更具体地说,是用来引申出自己身处社会变化中心的处境,因为自己就是被乘者驰驱不止的那匹马,跑得太久,已经非常疲倦;另一方面,应该是更为宏大、更为重要的引申意义,用来喻示当时被蔡元培先生形容为“洪水”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也就是新学、新政、新思想、新文化、新社会,这就是当时的那些奔腾不止的马,正在中国社会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这样,杀马人就不仅仅是原话字面上的道旁儿,还包括原典里的“乘者”,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新文化运动的参和者、支持者、同道人,他们受道旁儿的鼓舞,驱驰不止,成为直接的杀马人.若用时下的法律知识判断,追究杀马凶手,那就是乘者而不是道旁儿.可是,道旁儿才有杀马动机,乘者则无意之中成了杀马“罪犯”,他们原本和马同道,甚至也属于马的一部分.

蔡元培杀君马论文参考资料:

马哲论文

结论:解读蔡元培杀君马者道旁儿为关于对写作蔡元培杀君马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杀君马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