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宋朝论文范文资料 与宋朝乡村催税人演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宋朝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4

《宋朝乡村催税人演变》:本文关于宋朝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明代粮长起源于宋朝的催税人,北宋前期为由乡村上户充当的里正衙前,中期改为户长,后期为甲头或大保长.南宋前后和各地实行不同制度,同时出现了税长和苗长,是为明代粮长的滥觞.

关键词:宋朝;粮长;催税人

中国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6)01-0001-10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6.01.001

早年在探讨宋朝的职役制度时,拜读前辈梁方仲先生的《明代粮长制度》一书,颇受启发.梁先生注意到粮长的起源,在第一章《粮长制的历史渊源及其设立目的》中,从秦、汉到唐朝末年讲起,涉及宋朝的内容,他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役考》和《宋史·食货志·役法》,提到“当时‘保正副、耆户长,仅执催科奔走之役.’‘上之人既贱其职,故叱之如奴隶,待之如罪囚;下之人复自贱其身,故或倚法以为奸,或匿财以规免’.两宋对于掌催征之保正、户长等役的改革,和对于一般役法的改革大致相同,即初行差役制,继行募役制,最后行义田助役制,然终无补于事,且愈改愈弊,从此乡职和胥役便混而不可分了.这是随伴着官僚主义 集权进一步底发展而产生的现象.”至于元代,梁先生则依据《元史·食货志·农桑》《新元史·食货志·农政》《大元通志条格·理民》等,从设立村社制的社长、里长、村主首,来论述统治者“利用他们来作榨取农民”.随后,直接探讨明代粮长的设置、职务和特权、演变等[1].受此启 发,笔者开始注意到明代的粮长、元代的社长和主首和宋代的关系,希望能找到粮长、社长和主首的历史渊源.

确实,明代初年创立粮长制度期间,制度的设计者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制度和宋朝的关系,更没有人直接提到是依照宋朝的税长和苗长而设置.这就留下了本文试图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 北宋乡村的催税人

北宋前期,州县的各种职役即“色役”实行轮差民户法,故又称差役法.其中,又分“乡役”和“吏役”两种.乡役有里正,负责催督赋税;户长承接“符帖”即官衙的公文;耆长、弓手和壮丁督察盗贼.吏役则有衙前,主管官物;人吏、帖司、书手,掌管案牍;手力、散从官,供官员趋使,等等.其中,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衙前役.由于该役负责主管官府的库藏,运输官物,经常折耗赔偿,往往破家荡产,因此负担最重.所以

,最初由乡村上户充当的里正兼任,称为“里正衙前”[2]卷五:岁役志.户长的职责在承接官府公文外,也和里正以其“掌课输”即催督赋税.里正在乡村第一等户中轮差,户长则在第二等户中轮差[3]傅清根此处标点为:“里正于第一、户长于第二等差乡书手.天圣以来,以上户多占色役,于第四等差耆长,掌等”句断出现多处失误,应改为:“里正于第一、户长于第二等差.乡书手,天圣以来,以上户多占色役,于第四等差.耆长,掌等” ..陈耆卿等《嘉定赤城志》也有相关记载:“乡书手:国初,里正、户长掌课输,乡书

手隶焉,以税户有行止者充,勒典押、里正委保.天圣后,以第四等户差.”[4]卷17:吏役门·县役人这说明北宋前期,里正、户长负责催督本乡、里的赋税,乡书手则隶属里正[5]卷14:版籍类五·州县役人,类似会计、秘书、文书之职,协助里正催督赋税.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由于里正担任衙前之役过重,各地情况相同,遂废除里正,改差户长.是年四月,知并州韓琦上言: “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衙前.自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和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芶脱沟壑之患,殊可伤痛.”他指出“国朝置里正,主催税及预县差役之事,号为脂膏”,后来“遂令役满更入重难衙前.承平以来,科禁渐密,凡差户役,皆(县)令、佐亲阅簿书,里正代纳逃户税租及应无名科率,亦有未曾催纳,已勾集上州主管纲运”.据此建议“其税赋只令户长催输,以三年为一替”.京畿、河北、河东、陕西、京西等路转运使司经过“相度利害”,都认为韩琦所议为便[6]卷179,4330.于是,实行户长催税之制.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废除户长;六年,实行保甲法,始设保正副、大小保长,负责“讥察盗贼”;七年,改为主户每十户至三十户轮流派差保丁一名,充当甲头,主管催租税、常平、免役钱,每一税一替[7]卷263,64366437.甲头别称“催税甲头”,后又简称“催头”.神宗起初对实行甲头催税制有所怀疑,说;“已令出钱免役,又却令保丁催税,失信于百姓”.王安石解释说:“保丁、户长,皆出于百姓为之,今罢差户长充保丁催税,无向时勾追牙集科校之苦,而数年或十年以来方一次催税,催税不过二十余家,于人无所苦.”坚持推行甲头催税制.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正月,下诏府界及各路废除甲头催税制;复置耆长和壮丁,但并非实行轮差旧法,而是雇募人户充当,“等第给雇钱” [8]卷364,8711.不过,稍后又作调整,规定耆长、户长和壮丁的差役,必须“正身充役”,即不准雇募他人替代.这是“元祐差役敕”的规定[9]卷45:御史中丞论时事札子八首·论衙前及役人不便札子.绍圣元年(1094年)九月,废除耆长、户长、壮丁(保丁)法,以保正长代替耆长,以甲头代替户长,以承帖人代替壮丁[10]食货65之67《免役》,6190.不久,又恢复轮差保正、长法,废除甲头,由大保长催税;其中保正、长不愿被官府雇募者,仍旧实行旧法,雇募税户(主户)充当耆长、户长及壮丁[11]卷12:国朝州郡役人之制.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李元弼撰《作邑自箴》记载,此时又实行户长和甲头催税制.此制规定,每年县衙在开始征税时,知县发给户长帖子,令其催收.知县又先统计全县共有多少名户长,“每一名户长管催若干户,都若干贯、担、匹、两”;各户长“各具所管户口,及都催税赋数,须先开户头所纳大数(谓三十户为都计数),后通结计一都数,以一册子写录,每一限只令算结催到现欠数,亲将比磨”.县衙还在各村张贴榜文,“大字楷书,告示人户”,申明只差甲头,“更不刬刷重叠差人下乡”.同时,将税物的品种和数额,“逐户给单子,纽定折纳数目,印押讫”,交给甲头“赍俵”即分发,“免得将来计会”李元弼.《作邑自箴》:卷8:夏秋税起催,先出此榜,卷4《处事》,卷2《处事》中均有论述..北宋乡村的催税人,大致上经历了由里正、户长、甲头等的变化历程,但尚未出现税长和苗长.

宋朝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宋朝乡村催税人演变为关于宋朝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北宋和南宋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