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重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体育概论教材内容组织反思和重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重构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7

《体育概论教材内容组织反思和重构》:此文是一篇重构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从《体育概论》教材中对体育的定义入手,对当前《体育概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教材对体育的界定存在诸多的逻辑错误,对体育的分类存在问题,区分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明显不符合逻辑.此外,对体育手段、体育过程的论述也都存在同语反复、未和国际接轨等问题.通过对“真义体育”和“大体育”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下《体育概论》教材内容和组织体系的分析,指出概念不清是导致当前我国《体育概论》教材出现诸多逻辑错误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两种不同的“体育观”组织更符合逻辑的内容和组织体系.

关键词:体育概论;教材体系;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102-08

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具有宏观性、抽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从学科地位上看,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且具有指导性的学科,是本科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目前被许多院校本科体育专业普遍使用的,由杨文轩、杨霆编著的《体育概论》教材却存在较多逻辑问题.本研究对教材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美国《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的思路和框架,以期为我国借鉴.

1作为核心概念的“体育”模糊不清

体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体育专业学习的入门知识,《体育概论》教材第一章着重阐述体育概念的重要性、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脉络,并且借助逻辑学的基本法则来介绍怎么给“体育”概念下定义.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理解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外学者也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认识.导致我们的《体育概论》在对体育概念进行界定的时候,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基于严格学术推理得出的合理的结论.概念不明确,会为我们的交流带来诸多的不便.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用大量的篇幅来界定“体育”,而只要稍微对“体育”概念、本质有自己思考的学者都撰文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理解.这导致我国“体育”成为了一个任人拿捏、炙手可热、新观点层出不穷的研究对象.

面对纷繁芜杂的解释,学生们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去相信哪一家的观点,更无从通过学理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如果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体育概论》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释,那么他们将带着错误的观念或者很大的困惑走出校门.面对社会上对体育的偏见、误解、质疑他们无言以对,不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以后即使为人师表,同样面临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是“体育”.错误的概念一代代传下去,定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

2对我国体育概念研究的概括缺乏代表性

我国对体育理解缺乏权威的解释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将苏竞存先生对体育概念的表述作为唯一典型进行介绍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苏竞存用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体育(PE),二是运动(Sport).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和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运动(Sport)是指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技性的和非竞技性的运动 [1].

苏竞存的观点是否具有代表性?选择苏竞存先生的对体育的认识作为我国对体育概念的认识有点以偏概全,毕竟我国体育学者众多,认为苏先生的观点具有典型意义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苏先生于1934年考入北平师院读体育专业,1940年开始任教,1942年师承袁敦礼先生开始涉足体育原理等课程.虽然先生教授过体育原理、体育史、体育测验和统计、运动生理等多门课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资料来源的限制,当时的体育理论仍然比较简单.虽然苏先生体育理论、体育史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但是其主要成就仍然是围绕学校体育,他的教育和学校体育思想是把体育视为教育手段,其目的在于育人.这和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袁敦礼先生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美国体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如果以苏先生的观点作为中国对体育的典型认识的话,也是和国际接轨的,完全正确的.但是《体育概论》教材并没有严格按照苏先生对体育的认识来展开.最终将体育的临近属概念归于文化活动,将体育的概念界定为“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将苏先生的观点视为中国的典型代表,另一方却否定了苏先生认为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的基本思想,最终走向了“大体育观”的立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邢金明,等《体育概论》教材内容组织的反思和重构No.1 2014 在中国,探讨体育的概念和本质问题不能忽略以林笑峰、韩丹为代表的“真义体育观”和以胡晓风、熊斗寅为代表的“大体育观”.时隔多年,对于体育概念和本质的探讨仍然在围绕着“体育和竞技是否两回事”“存不存在一个整体的体育”这样的问题展开.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成为区分两种理论流派的主要依据.教材基本上回避了我国对于体育概念大讨论这样的争议问题.对于当前仍然存在的争议只字不提.教材本应介绍学科的基础,以大家普遍接受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可是面对国内体育概念和本质众说纷纭的局面,客观介绍两种有代表性的“体育观”还是比较公允的.

如果以苏竞存先生的观点作为中国的典型代表,那么我们不禁会怀疑苏先生对于运动(sport)下的定义合乎逻辑吗?苏竞存先生将运动定义为:运动是指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争性的和非竞争性的运动.首先给概念下定义的时候定义项不能出现被定义项.给“运动”下定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运动”,这是基本的逻辑准则.否则就是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按照被定义项等于种差加临近的属概念的形式逻辑下定义法则,不难看出苏先生对运动的定义是错误的.错在以“身体运动”作为“运动”的临近属概念.毫无疑问身体运动的内涵比运动的内涵要多,身体运动的外延比运动的外延窄.此外将sport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运动”也是错误的,竞争性是竞技的本质属性之一,缺乏了竞争性就不再是竞技了.缺乏了竞争性的身体运动顶多是身体锻炼、健身等,距离具有竞争属性的“斯泡特”越来越远.

重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体育概论教材内容组织反思和重构为关于重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重构pdf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