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原论文范文资料 与绿染高原梦成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原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9

《绿染高原梦成真》:本论文为您写高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黄土高原总面积为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就有45.4万平方公里.黄河从青海龙羊峡到河南桃花峪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每年该区大量的泥沙被输入黄河,使做到黄河的年输沙量居世界各河流之首.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成为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人民治理黄河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经历了从小区试验到重点试办;从典型示范到全面发展;从单项措施、分散治理到以小流域为单元不同类型区综合治理;从防护治理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从以人工治理为主,逐步向人工治理和依靠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相结合转变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从而踏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已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5.9万多座,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6%,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多吨,累计增产粮食670多亿公斤,综合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黄土高原的主色调已由“黄”转“绿”,长城沿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生态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黄土高原地区70年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同时期都具有时代特征明显的示范样板和成功经验,对不同时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水土保持科研:典型示范 成果丰硕

1951年10月,14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风尘仆仆奔赴位于董志塬腹地的西峰镇,组建西峰水土保持工作站;1952年11月,将陕西省绥德米脂水土保持站并入黄委在绥德成立的陕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3年,又将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科研机构——1941年1月成立的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移交黄委西北黄河工程局,更名为陇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6年,三站同时更名为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水保站).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的定位清晰,典型意义逐渐凸显.

1943—1957年,天水水保站经过反复试验建设的地埂工程,可拦蓄十年一遇的暴雨径流,能有效防止坡地的水土流失,至今仍是最经济简便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当年,经爱国知识分子傅焕光从美国寄回的牧草草种,几经培育,至今还在黄土高原广泛播种,遍地开花结果.叶培忠先生培育的草木樨,被1955年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会议誉为西北的“宝贝草”. 如今在天水市西南的龙王沟水土保持种苗基地里,经叶培忠几十年前精心培育并栽种的“叶氏杨”现在已有两抱多粗,在夏日的骄阳下,“叶氏杨”挺着笔直的腰身,葱郁的绿叶迎风招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峰水保站东湖苗圃、南小河沟水土保持试验场相继建立,开始了农林水牧果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研究和水文、气象观测;增设野外试验基点,加强了子午岭林区的观测研究;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建立了环县水土保持试验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试验研究工作.辛勤的付出做到到了丰厚回报,南小河沟小流域1957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称号,1965年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样板” 称号,1982年3月被《人民日报》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现在的南小河沟已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绥德水保站在开展试验研究的同时,培养了辛店试验场、韭园沟等综合治理示范基地.1954年,坡地水平沟耕作法在韭园沟示范后,被迅速推广到黄土高原广大地区.保水保土保肥的水平梯田试验成功,可使粮食亩产比坡地提高2~3倍.随着沟壑土坝、水力冲填筑坝技术的试验成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三道防线”的大面积推广,更加坚定了科技人员治理水土流失的信心和决心.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仅韭园沟流域就修筑大小淤地坝110座,拦泥50多万立方米,粮食平均亩产比建坝前提高4倍以上.

群众高兴地说,“修坝如修仓,澄泥如存粮”“家有三亩坝,天旱也不怕”.

小流域治理:成就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新途径

1980年,在山西吉县召开了由13个省(区、市)参加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座谈会,总结推广黄河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先进经验.

1984年4月,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共同研究提出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积极采取面上梯田、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同时,在沟道中增修一些治沟骨干工程,提高水土保持的防御标准的对策.实施“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防治策略.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水土保持领域的改革也稳步推进.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从过去零散治理变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明显加快,治理速度和面积成倍增长,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山西省河曲县农民苗混瞒,1981年5月率先承包新尧沟小流域250亩的治理面积,2年间就治理了50%,人均收入超千元.这个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带动全县三分之一农户包治5100多条流域,面积约4.47万公顷.1983年9月,黄委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户包”经验,很快做到到了有关领导的首肯和支持.党及时发了简报,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可以转让,可以继承.从此,户包小流域如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推广.

沙棘种植:治理严重水土流失区的一剂良药

为加快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委沙棘办公室广泛宣传动员相关省(区)扩大沙棘种植面积,并从1986年开始在重点地区进行示范区建设.从1989年开始,先后选定号称“地球癌症”的内蒙古砒砂岩裸露区、甘肃中东部残塬丘陵沟壑区、晋西北严重水土流失区、陕北盐碱滩地和风沙区、青海东部高寒山地、宁夏南部半黄土丘陵区、黄河口等沙棘试点试验区进行示范种植,5年内推广种植沙棘10万公顷.

高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绿染高原梦成真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