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校地协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才培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1

《基于校地协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阐述校地合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探讨“城乡联动、校地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键词】校地协同 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20-03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多个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了系列教师教育的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师范生培养标准化、专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广西作为后发展民族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城乡发展不均衡.对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师院校而言,如何既能扩大高等教育受众数量,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也迫切需要高师院校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培养新路径.

一、校地合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师院校已意识到传统模式、理念和机制所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需求,并积极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校地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未能形成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之间联合培养教师的良性机制,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广西基础教育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师资配置失衡问题亟待*.一是广西农村学校“一师一校”、“一师多科”等现象日益突出,优秀的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二是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广西基础教育教师补充面临着诸如双语教师供给等特殊问题;三是广西基础教育不同学段教师补充问题存在差异性,如学前教育主要是数量不足、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科结构失衡、中学阶段主要是新课改教师(如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缺乏、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师型”师资短缺等.

(二)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不够.许多学校对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延长,但仍局限于以知识灌输为主,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城区优质中小学接纳师范生实习的动力不足,农村学校指导师范生实习的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质量.

(三)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高师院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及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持续有效的合作培养机制和共建平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能有效对接,城区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有效辐射到高师院校和农村学校.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缺乏开放式的实践平台,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直接、灵活的培训机制,原有的教师教育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四)教师协同培养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方联动、大中小衔接体系亟待健全.教师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教师培养所需资源无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高校必须通过提高资源外取能力来获得竞争优势,通过组织间协调开展非一体化下的分工协作来实现共赢.

面对新形势,地方高师院校必须立足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及核心竞争力,按照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城乡联动、校地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并呈现出教师教育开放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职业高学历化和教师资格制度化等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开始转向以质量为标准的教师需求,更注重强调人才培养在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城乡联动、校地协同”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资源共享、互补、合作、融合等机制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城乡联动、校地协同创新的过程,也是学校“打破内外部边界,积极参和更大范围的分工、整合和一体化,进入和构建开放性网络,提高资源的易得性、流动性和利用效率的过程,有利于学校打破资源和能力的瓶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持续分享外部协同创新成果,和合作者获得双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联动、协同”为核心理念,打通职前职后通道,建立“高师院校—城区中小学—农村学校”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衔接和沟通,促进三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调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和共享,解决高师院校和城区中小学及农村学校多方协同培养和指导师范生的实践教学问题、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衔接贯通的教学机制问题、高师院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问题.

(一)目标.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移、城乡教育资源有机共享”的城乡联动、校地协同发展新机制.

(二)路径.详见图1.

1.以师范生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建立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机制,推行高师院校、城区中小学、农村学校三方共同参和的“顶岗实习—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二次置换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训练.

2.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建立城乡师资发展同步提升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实施“陶行知实验班”、“二次置换顶岗实习支教”等项目,培养卓越未来教师;依托“名师工程”、课题联合研究等项目,培育城区中小学教学名师;通过置换培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培养计划等,打造乡村教学能手.

3.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关键,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将高师院校、城区中小学和农村学校三方引入一个循环的变革框架中,形成三方联动机制,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共享和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结论:基于校地协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