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意栖居课堂论文范文资料 与让诗意栖居课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意栖居课堂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8

《让诗意栖居课堂》: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诗意栖居课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遵循古诗词固有的规律,把古诗词的韵律、意境、词藻和情怀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不仅可以透彻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的积累和发展,还可以让课堂变得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充满浓浓的诗意之美.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韵律,意境,词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初中语文诗意课堂的探索.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诗意 策略韵律 意境 词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065-02

古詩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是汉语语言艺术的巅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重要载体.它意蕴丰厚,形质兼美,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大多采用的是“读、译、析、背”的模式.读,只是停留在读得准确、整齐、响亮的层面,失去了古诗词固有的韵律之美;译,仅仅是要求翻译出古诗词字面的内容,失却了古诗词固有的意境之美;析,仅仅是分析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失去了古诗词固有的词藻之美;背,仅仅是准确默写古诗词的内容,失去了古诗词的情怀之美.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把古诗词等同于古文来教学,忽视了古诗词固有的规律和特点,老师教起来是照本宣科,学生学起来是味同嚼蜡,丝毫体验不到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学巅峰的诗意之美,学生有关古诗词阅读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当然也得不到积累和提升.

黄厚江老师在他的《本色语文》一书中写道:“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里的方法,应该是指遵循语文规律的方法.古诗词教学,就应该从古诗词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入手,用诗的方法来教学古诗词,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意之中感受古诗词无和伦比的艺术魅力.

笔者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采用了如下策略来凸显诗意课堂.

1 抑扬顿挫,让韵律之美栖居课堂

古诗词讲究节奏,讲究押韵,讲究平仄,讲究定字、定句.这些讲究就形成了古诗词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特质,那就是具有韵律,具有音韵之美.“声依永,律和声”,就是对古诗词这一艺术特质的精辟概括.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朗读,而且一定要读出“抑扬顿挫”,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通过默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让学生在感性上懂得改如何朗读.接着,让学生标出每句诗朗读的节奏,知道断句的地方要停顿,要声音延长.圈画出重音和韵脚,让学生明确这些字要重度.再之后,请学生自读,练习,熟练听读的所感受到的读法.最后齐读,练习,感受,展示,体会朗读的美感和这首词的音律之美.

当然,在授课一开始的时候集中进行朗读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具体品析这首词的时候,要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和作者的情感,再读这首词的局部内容或整首词.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形式、内容和情感面体会到诗词的韵律之美,并且明白形式要依附于内容情感,并为情感内容服务的艺术规律.

2 补写象外之象,让意境之美栖居课堂

古诗词的内容、情感美,表现为它的意境之美.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和境的结晶体.”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意境,就是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读者开拓的审美相像空间.所以,如果仅仅是对古诗词进行词句的翻译,就很难获得完整、丰满、鲜明的画面,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也只能概念化的停留在肤浅层次,完全感受不到古诗词由景和情所构成的意境之美.

笔者在教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文时,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做出了这样一个设计:“请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发挥相像和联想,补充相关的景物,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通过这样的一个设计,学生在具体的改写实践时,首先必须对诗句内容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所谓的“翻译”任务.当学生动笔进行补写和改写的时候,他又必须考虑明月是怎样的明月,别枝是怎样的别枝,惊鹊是怎样的惊鹊;惊鹊的原因是什么;稻花是怎样的稻花,香是怎样的香,又是谁在谈论怎样的丰年,又是谁在听怎样的蛙声.当时的天气环境和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这些原本空白的内容,经学生想象得以补全.这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幅完整鲜明的画面,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是宁静祥和的夏夜景物,自然就会真切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文学艺术和其它艺术类型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所获得的不是可以直接审美的具体的形体、声响、线条和色彩,而是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所以,古诗词中的描绘性语言,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经过读者的分析、理解、想象、补充,才能构成完整具体的审美对象.运用想像和联想,将词句改写成现代散文的设计,既是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成画面、感受画面的过程,更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真切的感受完整鲜明的画面,准确把握景物特点,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让浓浓的意境之美借助改写栖居课堂.

3 引用比较,让词藻之美栖居课堂

诗是语言的巅峰,对古诗词语言的赏析历来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古诗词语言的赏析,如果仅仅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模式来教学,这种散文化的分析方法势必会忽视古诗词固有的特点,而且形式单一死板,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只能获得感念化的认识,很难体会、感受到古诗词在练字方面的词藻之美.

例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文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的练字赏析,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将平常景物巧妙组合,形成鲜明画面”这个层次,学生只能生硬的了解这句词的精妙是组合画面,而对于是怎样巧妙组合,对于辛弃疾用词的精妙根本毫无感知.笔者在教学这一句的赏析时,先是引用王维《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一句,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出“惊”是月亮升起出来,光线突然由暗变明才惊飞了喜鹊这一层意思.这样的引用类比,学生就会感受到一个“惊”居然蕴含了这么的内容,自然也就会理解古诗词语言凝练的特点.之后,本人又运用了这样一个设计:比较“明月别枝惊鹊惊鹊”和“明月别枝鹊”两句所表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先是注意到两句话的区别在于有无“惊”字,再通过比较分析,马上就领悟到了两句话所描写的画面区别就在于画面的动和静.富有动感的画面更美,具有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接着笔者就势引导:“明月出,惊枝鹊.正是这个“惊”字的精妙运用,让明月、别枝、鹊这三种原本平常的景物之间有了内在的逻辑联系,正是这个“惊”字的巧妙运用,才将三种原本平常的景物组合成了一幅鲜明的画面,而不是简单的拼凑.”以此类推,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又探究出“出清风半夜”是蝉“鸣”的的原因和环境,稻花香是“说”的原因,“丰年”是“说”的内容,“稻花香”是“蛙声”的环境,“蛙声”是“听”的内容.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不仅自行探究出词的上阕就是通过巧妙运用“惊、鸣、说、听”四个动词,将平常景物组合成鲜明的画面,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于古诗词练字的精妙,对于古诗词的词藻之美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引用比较,就是借助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引导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引用比较,就是让浓浓的诗意以词藻为载体栖居课堂.

4 结语

遵循古诗词固有的规律,把韵律、意境和词藻作为教学的内容选择和实施策略,不仅可以透彻解读文本,关注学生的积累和发展,还可以让课堂内容丰厚,生动活泼,充满浓浓的诗意.让诗意栖居课堂,让教学充满诗意.

参考文献:

[1] 沈树德.古诗教学浅议[J].安徽教育,1984.9.

[2] 徐刚.紧紧抓住意象 升华古诗教学[N].学知报,2010年.

[3] 蒋庆.古诗教学的细节之美——古诗教学片断解读[J],基础教育,2007年01期.

[4] 戴启钤.质疑·补白·协同——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1998年10期.

[5] 王秀丽.浅谈古诗教学和美的熏陶[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诗意栖居课堂论文参考资料:

高效课堂论文

父母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社

新课堂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订阅

课堂内外杂志

结论:让诗意栖居课堂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诗意栖居课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诗意栖居的意思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