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课程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课程教学需要形和神兼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课程范文 科目:论文目录 2024-01-31

《新课程教学需要形和神兼备》:这篇新课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国涌现了不少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名校,如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江苏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等,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模式、出色的教学成绩而闻名全国.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学校趋之若鹜,纷纷学习和模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希望通过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成绩.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不少学校的学习和模仿效果差强人意,就像“广场舞”一样,还处于有“形”而无“神”的层面,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也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形”而无“神”的主要表现有:教学模式僵硬化,缺乏“学科”之神韵;合作学习形式化,缺乏“合作”之神韵;导学案习题化,缺乏“导学”之神韵.

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形”而无“神”的原因分析

1. 学校对教学模式采取拿来主义,缺乏校本化

一种方法之所以流行,往往在于其背后有着活泼的精神,丧失内在精神的方法则会变为冷冰冰的教条.在推进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寻求一条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途径,不少学校因缺乏抓手而选择照搬或模仿其他学校的典型做法,将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等典型经验视为金科玉律,在没有弄清其成功背后的精神实质,没有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科的情况下,在没有建构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理论体系的前提下,纯粹推广使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结果“水土不服”,教师只能简单模仿其“形”而未能吸其“神”,仅仅依样画葫芦.

2. 教師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吸收不够,缺乏内化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发生深层次的变化.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审视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确定自己的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学校组织学习培训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各项繁杂的工作,教师没意识、没时间、没工夫去钻研和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的理念理解不到位,还停留在教教材、教知识等层面的认知上.

3. 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缺乏深化

对自主学习的内涵的深入认识,可以指导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行为中,推动新课程理念在行动层面上的有效展开.但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缺乏深入的认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大多仅停留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等层面上,认为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就是自主学习了,因而未能真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难以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新课程教学“形”“神”兼备的改进策略

思想决定行动,新课程教学之所以有“形”而无“神”,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1. 树立辩证的课堂教学模式观

课堂教学改革有模式,但不唯模式.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创设一些规定、一些形式,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这是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也是“本真教育,生态课堂”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需要.有了模式就有了套路,有了依靠,就不会漫无章法、顾此失彼.正如推广武术,需要一招一式,要有一定的套路,但运用的时候,就不能按套路来.推广教学模式也一样,需要规则,需要形式,但教学的时候,必须灵活运用,否则,书是教不好的.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变化发展的程序框架.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理念,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了围绕这种理念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做法就可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树立特色的课堂教学品味观

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不同的育人功能,不同的课程观往往体现为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并形成不同的课程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那些重要的实质性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一节“好课”应该是紧紧围绕学科目标,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具有该学科独特的“本味”.如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英语课要注重听说读写,科学、理化课要注重实验等,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教学规律.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将课上成“千科一律”“万堂一调”.

3. 树立整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以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而不单纯局限于“小组合作学习”.

4. 树立发展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中小学教学是基础教育,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之一.但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又必须面对中考、高考,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因为只要中考、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在于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导学案成为习题集,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课堂教学也窄化为应试训练,缺乏应有“生成、生态和生命”.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剩下了应试,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相违背.

从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来看,以考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情境探究、方案设计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主要题型,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因此,就现实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而言,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成绩为唯一目标的教学也是悲哀的,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应是每个教师的努力方向.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时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只有以理性避免形式化,用务实精神凸显实际、实用和实效,警惕形似而神散的迷惑,谨防貌合却神离的尴尬,让新课程教学回到“形神兼备”的轨道上来,教师才能成为真正“形神兼备”的“舞者”.

新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投稿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新课程教学需要形和神兼备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新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