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创设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数学教学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4-12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此文是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总是和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框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呢?笔者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做法:

一、创设知识迁移的问题情境

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当新知识蕴含较多的旧知识和经验时,学生就可以运用迁移原理.创设知识迁移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把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于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同化新事物.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律》中,笔者考虑到乘法和加法有相似之处,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于是,笔者设问:“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吗?请举例验证.”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猜想和验证,每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探索的意见.有位学生说:“把5 × 6、19×20、17 × 65、7 × 25这四个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后,我发现它们的积没有变,所以我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有的学生出示一组算式:

(9×5) × 7 9× (5×7)

(15×6) ×2 15 × (6×2)

(9 ×25)×4 9×(25×4)

然后说:“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发现它们的积相同,这说明乘法有结合律.”有的学生还提出了乘法结合律不一定是三个数相乘,四个数、五个数等更多的数相乘时也可以用到乘法结合律.由此可见,通过迁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现在教材中的知识通常以陈述性语言出现,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能运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怎样改变这一情况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笔者考虑到商品单价元、角、分通常以小数的形式出现,再加上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上课之前,笔者请每一位学生去商店或超市调查商品的单价,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在上课时,笔者把某一学习小组的调查信息,如九制话梅4.90元、方便面1.65元、白糖3.00元、加碘盐2.40元,作为教学内容,然后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从这组调查数据中,你能知道什么?”在各组发表意见之后,笔者又提出两个问题:“①买一袋话梅和一袋方便面,需要花多少元?②一袋话梅比一袋方便面贵多少元?”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在结束教学之前,笔者提出总结性问题:“你们想一想可以运用曾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的什么方法计算?根据此方法,你们试着计算小数加减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建构新知识.

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等特点,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缺乏某种经验,然后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生活经验,于是在上课时,笔者把它替换成跑完一圈操场问题.学生提出三个条件:“①一人跑完全程;②两人同时从操场两端相对跑共同跑完全程;③两人从同一地点向不同方向同时跑共同跑完全程.”接着,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实践,体验“两人同时从操场两端相对跑”的意思.带着“如果在同一时间内,各组的两位代表同时从操场两端相对跑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个问题,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发现了三种情况,即正好相遇、没有相遇、相遇后交叉而过,并测得了每种情况的数据,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重新上课时,笔者把学生测得的三组数据,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如:

两人同时从操场两端相对跑:

甲的速度是48分米/秒,乙的速度是52分米/秒,5秒后两人正好相遇.

甲的速度是47分米/秒,乙的速度是51分米/秒,5秒后两人差10分米才相遇.

甲的速度是48分米/秒,乙的速度是56分米/秒.5秒后两人相遇而过相距20分米.

然后创设问题情境:“从这三种情况的数据中,你们能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知操场的全长.”并独立解决问题,理清了解题思路,主动建构相向运动的有关知识:第一,正好相遇的情况,用两人的速度和相遇时间就能求出两人共同跑的路程,也就是操场的全长;第二,没有相遇的情况,用两人共同跑的路程加上没跑的就是操场的全长;第三,相遇后交叉而过的情况,用两人共同跑的路程减去多跑的路程就是操场的全长.

三、创设游戏活动情境

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在较为宽松和自主的环境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运用了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笔者创设了购物的游戏活动情境,学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之后,就纷纷投入其中,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购物中付款收款的问题.通过这种模拟购物的活动体验,学生不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而且了解了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年来,我班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增强了主动探究的意识,而且提高了探究能力.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就使用多种方法,解答了25×12的简算题.如:(25 ×4)×3、25×(10+2)、25×(4+8)、25×(4+4+4)、25×(20-8)、25×(20-4-4)等在这些式子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并把乘法分配律扩展为(a±b±等)×c 等于 a×c±b×c±等从中体现出学生良好的思维自觉性及创造性思维品质.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2014学年~2015学年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测试中,笔者班的平均分为90.5分,对比班的平均分为82.93分,笔者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7.57分;2014学年~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测验中,笔者班的平均分为9.07分,对比班的平均分为4.93分,笔者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4.14分,差异非常显著.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结论:创设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数学补习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