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钟理和论文范文资料 与钟理和日记和创伤记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钟理和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3-07

《钟理和日记和创伤记忆》:这是一篇与钟理和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本文尝试以“新版钟理和日记”为分析中心,从所记录的事件、风物、生活细节和情感经验去探究钟理和的记忆轨迹和精神状态,借用“创伤记忆”论述说明钟理和日记其实是作者人生创伤记忆的记录,兼论日记与书简的不同功能.本文综合钟理和日记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写作时的生活状态,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段,说明不同时段日记的书写内容和关注点也各有不同;“创伤记忆”是贯穿钟理和日记后三个时段的中心内容,它们不断叠加、难以摆脱、重复再现;钟理和正是以书写的方式宣泄和纾解创伤记忆导致的精神痛苦,写作和记录就是一种精神的疗伤.钟理和个人的“创伤记忆”在后人的持续论述中成为隐喻,成为台湾文学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新版钟理和日记;创伤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5)3-0066-09

《新版钟理和全集卷6·钟理和日记》(2009年高雄县政府版)①相较1976年远行版在篇幅上多有增补;两者相隔的30余年中,台湾文学发生了剧烈演变,对文学史资源的重新解读所在多见.在此之前的全集1997年高雄县立文化中心版和2003年行政院客家委员会版,就日记部分已经做了增补,增补篇幅为远行版日记的五分之一;2009年版又再次增补了1942年的4篇日记,成为迄今为止收录日记最完整的版本.其实早在1976年版《钟理和日记》出版之际,今天的绝大部分增补也已为人所知,在一些研究论述中已经可以零星见到它们的身影,只是顾及当时台湾的社会禁忌才为编者所割舍;所以增补部分大多并非新近出土,它们与先前辑录的部分一起汇成了钟理和日记较为完整的面貌.当然,新版全集并非绝对的增补,个别地方也存在删改的痕迹,从删改内容上看应该也与世事变化相关.②尽管如此,从现有日记的写作频率看,增补后的日记肯定也只是钟理和日记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现存最早的日记始于1942年,至1959年日记终了,期间有多个整年和长时间的空白,现存日记恐不能展现日记主人所记录的全部生活;通过它们呈现钟理和的日常思考和记录的脉络,肯定也会有一些环节的缺失.因此,本文仅就现存日记所作的说明很可能与历史现场存在距离,这也是研究者无可回避的宿命.不过增补后的日记仍然为读者提供了相较以往更丰富的内容,填补了原有的部分认识空间,例如228事件发生前后的日记就显示了当时钟理和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为后人对事件的感知提供个体经验.

日记作为作者对自身日常生活与思考所作的点滴记录,内容零散繁杂,大至历史事件、社会风云,小至日常琐事、情感波动,不一而足;时间因循自然进程,日积月累,逐渐描绘出作者的人生之旅.更重要的是,日记没有预设读者,其个人性、私密性远胜于任何其他文体,它是作者对自己人生记忆的真切复制,虚构、矫饰、说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作家日记的研究实为在文学文本之外探寻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最终会有助于对其文学世界的理解.此外,作为台湾文学的一面旗帜,钟理和已经被持续讲述了半个多世纪,研究成果不可胜数,完成了经典化过程.他的小说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众多研究者做出精彩阐释;而日记文本的探讨似还有余地.如果说小说文本呈现的是作者希望呈现给读者的、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文学想象,那么日记则是作者本人真实、的精神记录.鉴于此,本文尝试以新版钟理和日记为分析中心,从所记录的事件、风物、生活细节和情感经验去探究钟理和的记忆轨迹和精神状态.

新版钟理和日记始自1942年10月16日,终于1959年12月1日,共计272篇;其中写于大陆时期的有65篇,其余为返台后所写;现存写作篇目较多的年份有1945年52篇、1950年59篇、1956年21篇、1957年57篇、1959年20篇.从写作时间和地点来看,这些日记可大致分为大陆时段和返台时段,后者又可分为台大医院、松山疗养院时段(1947-1950)和美浓尖山时段(1950-1959).最后一个时段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以及作者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又可再分为前期(1950-1956)和后期(1956-1959).综合写作时间、地点和生活状态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写作时段,书写内容和关注点也各有不同.

大陆时段最集中的写作是在战后的1945年秋冬至1946年初,此前的现存日记只有1942年10月的4篇,记述了钟理和前往北平房山的良乡和周口店的所见所闻.当时的大陆正值抗战的艰苦时期,破败的乡村和萧瑟的秋风展现了钟理和眼中的北方风情,正所谓“飞沙扑面”、“秋色凄凄”、“荒凉万状”,此时的钟理和应任职于“华北经济调查所”,除记录乡野景色、村民举动,发思古之幽情外,没有关于个人心境的说明.大陆时段的其余日记写于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共61篇,记述了大量光复后北平的社会现象、世态人心,也抒发了个人在时代转折期的感慨,不仅涉及在北平台湾同乡会的活动、因战争而失散的人们的相互寻找、一些投机分子的见风使舵、战后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冲突,还有国际时事、个人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

对战后时局和人心的忧虑感慨是钟理和本时段的心境,他感慨“自唱政治革新,官吏肃清以来很久了.但似乎‘官场现形记’尚有重写的必要.也许在中国是写不完的一部小说.”(1945.10.13)“摇身一变的时代与摇身一变的人们.什么都是摇身一变,都在摇身一变.只差变得像与不像而已.”(1945.10.3)而他在世事剧烈变化前的迷惘、不打算从事投机的意识也有清晰的表达:“战胜与战败而今已闹了一个多月,然吾尚未由此获得清楚、而且实在的意义、感觉与态度,是不是吾于‘诚’字尚欠程度,即是否自己未曾完全把自己推进汹汹的现实里面,抑或因为时局变得太快,并且太过超越了想象而使自己追随不上.”(1945.9.23)朋友劝他加入“新中华日报”(应为《新中华周报》——笔者注),“但我意未决.我想此项事业对我不甚适合.其最大目的与其说在求真正奉任或贡献社会,无宁说是在争名逐利.”(1945.9.15)从中可见钟理和在光复初期从最初的兴奋瞬间转为迷惘困惑的心理变化,他意识到在时代遽变的表象下许多事物并未改变,甚至更令人不安:“亦只有‘平’‘京’二个字的改换而已.上至紫禁城之大,下至街头乞丐之微,以及跳舞场、、香槟、戏子、妹妹我爱你、高德旺在广播电台说相声、各个院子的秽水和脏土使主妇们皱起了眉头等这些这些,一点儿不改旧样.所异乎从前者,只觉得夜里有需要把门窗关得要比以往严些,和在无线电与报纸上多发现些前此不很常见的‘告××书’之类,如此而已.”(1945.10.29)一边觉得在变化的社会面前自己不能适应,一边又深感光复没有带来真正的社会进步,因此他感到失望,决定回到自己的文学写作生活中去:“本来我是打着不干涉任何公事与政治活动的旗帜的.然则我现在正可本着自己的内心的要求做点自己的事.来日方长,且此后只有实力充足的人才可能站住脚,否则过眼烟云非遭到时代的淘汰不可.”(1945.9.13)“而今我只能在艺术里,在创作里找到我的工作与出路、人生与价值、平和与慰安.我的一切的不满与满足、悲哀与欢喜、怨恨与宽恕、爱与憎等一切的一切在我都是驱使我走进它的刺激与动机.”(1945.10.25)钟理和曾经在大陆开启了他的文学旅程,现在也是在这里确立了他未来的理想.

钟理和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钟理和日记和创伤记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钟理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钟理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