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洋务运动论文范文资料 与虚不受补洋务运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洋务运动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5

《虚不受补洋务运动》:该文是关于洋务运动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马克沁机枪作为一款曾改变战争模式的武器,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官员在当时并未对该种机枪进行采购,这也成为后人对洋务运动甚至是对李鸿章本人进行批判的佐证.本文通过对该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确认洋务军工企业在当时已具备自主生产马克沁机枪的能力,并且较大规模地使用了先于马克沁机枪发明的加特林机枪,而没有采购马克沁机枪既是因为该武器本身工艺复杂以及当时国际军事思想的普遍滞后,更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存在的管理模式落后,技术手段匮乏,以及资金严重短缺等原因所致.

关键词:马克沁机枪;洋务运动;李鸿章;武器特性

第二次 战争之后,清朝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逐渐由疑惧转向了信赖,在联合西方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一些清朝官员逐步接触到了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新式武器,并领略到了其强大的威力,这些在 战争期间还属于守旧派的封建官僚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走向买办化,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以军工企业为中心的近代化机器工业,开启了洋务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洋务派官员看来,先前两次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在于西方的“船坚炮利”,因而武器装備革新在这些雄心勃勃的洋务官员眼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洋务运动蓬勃发展的几十年,正好赶上了世界枪械技术发展最迅速的岁月,撞击式雷帽,单头 和后装膛技术的出现使得枪械自动化成为了可能.这些武器装备发展上的新变化对在武器近代化方面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若能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清朝就有望能够在几十年时间里在武器装备上追平甚至赶超西方百余年的工业发展成果.

然而,历史已经表明,清朝洋务官员们并未把握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中兴”梦想最终沦为泡影.洋务派在枪械生产上最终展现给世人的,是以“抬枪”为代表的“费钱而无用”的武器.正是在洋务运动期间,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机枪,马克沁机枪诞生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被J.F.C.富勒将军誉为“战场上的女皇”的武器并未出现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的采购清单当中,很多人也因此将其认定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错失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若在当时及时引进此枪,可能清军在甲午战争朝鲜战场上的战绩将大不一样.但是,当笔者将现有关于洋务运动期间各军工企业的有关文献,以及国内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有关研究进行梳理就会发现,人们所秉持的这种观点并非绝对正确,马克沁机枪之所以没有在改变当时战争模式的同时拯救清王朝,有着深刻且复杂的原因.

一、技术革新的潮流和洋务派的应对

1884年,居住在英国的美国发明家、工程师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武器——自动机枪,并以他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不同于该枪发明之前已在美军中服役的加特林机枪,马克沁机枪靠后坐力驱动,并由反冲力将 推入枪管,无需手摇驱动,每分钟可达到550转的射速,同时也避免了加特林机枪由于转速不均而导致的易卡弹现象.不同于单发式 ,自动机枪以扫射为主要攻击方式,可透过绵密火力网压制对方火力点并掩护己方进攻,也可穿透无装甲或薄装甲目标,作为一种伴随火力,该武器的出现对提高陆军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19世纪最重要的武器发明之一,马克沁机枪不仅在19世纪末期逐步淘汰了加特林机枪,也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并间接影响了堑壕战以及坦克的出现.更加重要的是,马克沁机枪和同时代出现的快速火炮、高爆榴弹等高火力武器,促使西方军事家们逐步改变了克劳赛维茨所提出“防御是更有效的作战方式”的观点,使得追求主动,寻求进攻的军事思想逐渐兴起,虽然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并非由这些新型武器的发明所决定,但正是由于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高火力武器的出现,才给了新的作战理念以实践的依托,最终实现了战争模式的改变.而对新军事思想的提前掌握,从某程度上要比提前拥有一款新型武器更加可贵.

购买国外新式武器并进行国内仿制一直是洋务运动开展的重点,从1865年粉碎太平军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近30年时间里,洋务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为核心的19个近代军工企业在此期间设立.而对曾经在上海亲眼目睹“洋枪队”威力的李鸿章来说,革新清朝陆军武器装备也是他心中一个极为迫切的愿望,在和其老师曾国藩的信件中,李鸿章丝毫不掩饰对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赞许之情:“洋枪队和夷人大炮固有明效”,“连日由南翔进嘉定,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同时,西方列强也急于在中国寻找其国内剩余工业产品的销路,并在《新议略论》中鼓励清政府“等开设铁道,飞线以及五金煤炭各矿开采,水路各军安设操练”,也正是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核心目的以及西方所谓“合作政策”的诱导下,洋务派官员从国外引进大量新式武器,并大力创办近代军工企业以寻求“自强”.

虽然李鸿章并未购买马克沁机枪,但实际上,从对史料的查阅可以发现,李鸿章对新式武器革新的嗅觉不可谓不灵敏,1874年,李鸿章便为淮军购人数十台加特林机枪(清朝称格林机炮),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达到技术成熟的机枪,加特林机枪通过手摇驱动可以达到每分钟400转的射速.这一时间点也仅仅是在英国陆军引进加特林机枪的4年之后.该枪在中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中都配备到了清朝陆军之中,并发挥了较大作用.同时李鸿章意识到,如此强大的武器仅仅依靠国外采购是远远不够的,在购人加特林机枪后,他加快了机枪自主生产的步伐.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自主生产出了加特林机枪,并根据中国战场实际进行了改造,这种本土化改造使加特林机枪在洋务派创立的新式陆军中应用更加广泛.从1867年至1894年,由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一百二十万零一千九百颗炮弹中,就有七十七万两千颗为加特林机枪弹,即“格林炮子”,其在新式陆军中的普及度可见一斑.在洋务运动中后期,洋务派官员也开始起用国内优秀匠师以摆脱外国工匠对军械生产的垄断,时任两江总督的蔡国荃就抽调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建寅至金陵机器制造局主持工作,而在1888年,即马克沁在英国展出其机枪的4年后,仿制版的马克沁机枪(清朝称赛电枪)也在金陵机器制造局被制造了出来.可即便清朝在当时已经具备了自主制造马克沁机枪的能力,马克沁机枪并未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带来什么喜人的变化,随清军奔赴甲午战场上的依旧是装在独轮车上的加特林机枪和“费钱而无用”的抬枪.究其原因,既是马克沁机枪自身特性所致,亦有洋务运动自身局限之因.

洋务运动论文参考资料:

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

运动营养学论文

关于洋务运动的论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

运动杂志

洋务运动论文

结论:虚不受补洋务运动为大学硕士与本科洋务运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洋务运动的影响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