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批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批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批评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3

《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批评》: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批评实践与大众文化兴起”诸多方面既取得不俗的成就,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自1979年以来延续30余年的“新时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结束,但其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5-0148-05

由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中国社会的新时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60余年的历史中拥有重大转折意义与开拓意义.而文学艺术则又是这个历史阶段中一个异常活跃、异常敏感而又复杂多变的领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仅就新时期的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实践来说,无论从文化史还是思想史、学术史还是心态史的哪一方面讲,都拥有与“五四时期”同样重要的地位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影响必将持续下去.

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已经有许多成果发表出版,这无疑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但同时,至少就目前的态势而言,留给我们深化与创新的空间不是很多.况且,新时期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由于处在开放多元的时代,新论层出、新潮迭起,各种观点错综交织,充满复杂性,许多问题至今仍未尘埃落定,如何总结这段当代文论史,难免见仁见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尽量站在我们自己的观察视角、立足自己的学术立场、发挥我们自身的某些优势,对这個非常时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走过的道路做些梳理,对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作出评价.

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

“新时期”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语汇,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后,却被赋予很重大、很特殊的内涵;近30年来,在中国当代人的话语表述中仍居高不下.

据我们考证,“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则是由周扬在1979年第11期《文艺报》发表的《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一文率先提出的.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表述越来越众说纷纭,也越来越模糊不清.我们倾向于将新时期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9年为崛起期;20世纪90年代为转型期;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为综合期.

新时期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在一场文化浩劫之后的痛定思痛,是对一种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错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中华民族大病初愈后迎来的新生.这一时期是由一场政治巨变,即位居高层的“”的倒台拉开序幕.于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也就成了整个新时期文学运动的核心,其历史地位堪与现代文学史中的“30年代文学”相比肩.此后,经由90年代的“转型期”、21世纪最初十几年的“综合期”,中国社会渐渐转入“常态”,文学曾经焕发出的“新”的色彩渐渐隐退,即使再有新的东西涌现出来,也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个“新”了.

二、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

为文学定性,差不多总是以往文学理论无可回避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新时期文学思潮与文学论争中绕不开的问题.机械的“本质主义”渐渐为人们抛弃,“关系主义”的解释盛行一时,文学的视野也由此扩展.新时期此起彼伏的文学论争,促使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从社会政治范式到审美范式,再到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动力,也为文艺理论批评研究者全面了解本学科当前的学术动态提供了线索.

范式转型是库恩对科学史演进方式的表述.在库恩看来,科学的进步并不全是以连续积累的方式展开的,在更多情形下是以断裂与跳跃的方式完成的,即范式的转型.范式转型是在新旧范式的既相依赖又相对抗的张力关系中完成的.新范式是可以被人们理解的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所应该研究的问题的新的预设.它是对旧范式无法解答的问题提出的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范式转型是立足于传统旧范式,又突破传统建立新范式的过程.

借助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看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知识系统在新时期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型,表现为“政治范式”“审美范式”“文化研究范式”这三种范式的轮替.一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由社会政治范式转型为审美范式,另一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从审美范式转型为文化研究范式.两次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理论与批评从理论观念到研究方法的变革.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文学理论与批评总是表达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文学观念,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这种时代精神也可以看成认知范式.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里强调的“精神世界”与“精神力量”,也是文学艺术的更高层面.文学的社会作用更多时候发生在人的感觉、意向、情绪、想象中.它是“柔弱”的,却可以对一个民族的健康成长产生持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它又是“恢弘”的,是一种“恢弘的弱效应”.对于新时期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实践经验的分析整理,应加强精神向度的开掘,从而让文学为营造国民健全的文化精神生态做出贡献.

三、新时期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

新时期开始阶段,文学界就以“为文学正名”的方式对以往的文学概论教科书中关于文学本质的判断进行了颠覆.这就再次证明,所谓固定的、唯一的、共同的文学本质其实是不存在的.在生机勃勃、丰富活跃的新时期文学创作实践面前,超越表象与本质的对立,更多地注视多元因素对于文学的影响,成为观察、阐释文学基本属性的新思维模式.

文学批评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批评为关于文学批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