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企改革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全要素生产率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4

《国企改革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论文为您写全要素生产率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投入型转向效率型,形成内生增长动力.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增长动力的困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键.因此,在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之时,我认为,其核心点要聚焦在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同时呼应“万众创新”的要求.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和内涵

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FP)的概念最早由Solow(1957)提出,指总产出增长中不能被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增长所解释的“剩余”(又称为索罗剩余),其提高意味着同样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作为广义技术进步的度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用于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被新古典增长理论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源泉,在经济增长以及增长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组织管理效率、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高达60%,而当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只有37%,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其一是在要素数量难以提高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优化升级.此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要素质量.

其二是在要素质量难以有大的突破时,通过打破各种制度障碍、创新要素组合方式,消除制度性障碍,释放新的要素供给并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看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1)技术创新不足

首先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缺少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任命制下具有典型的决策短期化倾向,更加注重短期和有形的收益,和技术创新的战略性长期化周期相冲突,导致创新投入不足.同时,企业缺少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设计,尤其是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其次,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科研人员利益得不到保护,创新热情受到严重影响.和此同时,缺乏对无形资产的绩效评价,在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中,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往往被忽视,这也会影响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董事会制度的建设.由于国有企业一直在“泛行政化”状态下运营,董事会和经营层的人员基本上都是由相关部门任命并交叉任职,市场选聘经营者只是一个补充.在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市场择人机制也一定会存在缺陷.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三权”不能有效制衡,必然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内部人控制”局面,组织效率表面上看似很高,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所难免.

第二,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不顺.主要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既不能根据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绩效、风险、责任确定薪酬,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也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激励约束不到位,组织效率低下.

第三,企业组织机构繁多,人员冗杂.当前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集团管理机构过于庞大,人浮于事,这种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并严重影响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规模和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

国有企业由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规模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也是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当前国有企业在规模和资源配置上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产能过剩严重.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也受波及,国家推出了4万亿元刺激计划,而这4万亿元大多投资到了国有企业.导致的后果是,加剧了产能过剩.其二,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地存在资源垄断现象.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对银行低利率资金、行业准入等资源垄断广受诟病.由于国家存在对国有企业的“隐形担保”,导致银行一直视国有企业为优质客户,因此国有企业从来都不担心资金链的问题,导致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较为松懈,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行业准入限制,很多经营性行业都存在国有企业垄断现象,民营资本无法进入,降低了行业的竞争性,致使国企的发展和改革动力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国企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4)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存在制度性抑制因素

2003年初成立的国务院国资委被赋予了196户 企业的出资人和监管职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摆脱了“九龙治水”的局面,政企分开也前进了一大步,10多年来的改革卓有成效.但是,市场化的出资人和行政化的国务院特设机构的双重角色,既使国资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管多了企业叫苦连天,管少了出问题要担责,又使企业在这种监管框架下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运营模式也无法脱离行政化色彩.大多数企业处于行业垄断性地位,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因此,现有的监管体制框架下,企业更偏好短期内增加投入进行扩张来增加产出,而不愿意使用通过创新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性手段争取其市场地位.现有的考核机制中也没有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考核的指标,在导向上更多的倾向于对年度和3年任期业绩的考核,这也会对企业的各种创新形成一种制度性抑制.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应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自2014年后,新一轮国企改革逐渐拉开帷幕.此轮国企改革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在持续低迷中徘徊,复苏仍有待时日.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纷纷提出制造业的“再工业化”,“互联网+”和“工业4.0”概念频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以期带领各经济体向中高端经济水平迈进.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发展方式集约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动力转换成为新常态.总的来说,通过要素投入驱动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发展方式向以要素集约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而,一方面要加强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需进一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包括融资成本和税费的降低.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需抓住全球经济放缓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应对来自国际的激烈竞争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以产能转换为切入点,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来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参考资料:

全科护理杂志

论文要素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全科医学论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全科医学杂志

结论:国企改革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什么是全要素生产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