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孙中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台湾孙中山铜像何去何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孙中山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1-24

《台湾孙中山铜像何去何从》:本论文为您写孙中山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2016年“2·28”事件纪念日期间,台湾多处铜像遭恶搞,连宜兰市中山公园里的一座孙中山铜像也被殃及,让人喷上了红漆.不久,民进党就挟选举大胜之势,重提“国父”议题,“立委”高志鹏提出多项修正草案,要求废除在机关、学校、部队等处悬挂“国父遗像”、正副领导人就职时面向“国父遗像”宣誓的规定.议案最终虽然被搁置,但依旧掀起轩然大波.

绿营将“国父遗像”同“转型正义”挂钩,高志鹏称:“‘国父遗像’的存在是封建的象征,‘国家’不该有这样的制度,不该继续洗脑下一代.”蓝营对此当然不能答应,群起捍卫.当时尚未当选国民党主席的洪秀柱,反问说“有人会废除家里的祖宗牌位吗?”主管国民党文宣的林奕华表示,“蔡英文口喊政党和解,却纵容党籍立委大搞意识形态、政治操弄!”

事实上,孙中山与台湾颇有渊源.

日据时期,孙中山曾是台湾人的偶像

孙中山和台湾的关联,在两蒋时期被反复阐释.他一生中前后四次赴台,第一次是1900年策划惠州起义,当时他在台北长沙街设立指挥中心,总共停留了44天;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预备取道台湾前往日本,日方怕他进一步激起台湾人的反日情绪,就用保护的名义监督孙的行动;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第三次赴台,希望能“宣传主义,唤起民族意识”,但受到台湾总督府的阻挠,只在基隆住了一夜,便被“礼送出境”;1924年,孙中山从广州北上时,所乘永丰舰在基隆短暂停泊,没有上岸.

日本对孙中山的防范,并非杞人忧天.早在1897年,孙中山的重要助手陈少白就奉命在台北设立了兴中会台湾分会.辛亥革命后,罗福星回台发展同盟会,台籍人士翁俊明、蒋渭水等相继入盟.1913年,同盟会台湾分会策划了苗栗起义,以“驱逐日人,收复台湾”为号召,不慎泄密,1211名起义者被捕,罗福星等20余人就义.同时,很多台湾青年到内地参加革命,毕业于黄埔二期的李友邦还在抗战期间组织了“台湾义勇队”.

孙中山逝世后,台湾岛内开展了诸多纪念活动.蒋渭水在其创办的《台湾民报》上发表《哭望天涯吊伟人》,悲切地写道:“想此刻四万万的国民正在哀悼痛苦!西望中原,我们也禁不住泪眼怒涌了!”台北举行的追悼会上,只能容纳3000人的礼堂来了5000多人.总督府禁止他们做演讲、念悼词,台湾民众在雨中默默致哀.此后直至1929年,台湾不仅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还有人参加了中山陵的“奉安大典”.

在今天的台湾,蒋渭水称得上家喻户晓.因他创建了岛内第一个政党“台湾民众党”,被民进党视为台湾民族运动的先驱,代表了台湾早期的主体意识.但另一个事实是,蒋渭水作为同盟会会员,从未将自己所领导的活动置于中国革命之外.1924年,蒋渭水因组织集会被捕,他在法庭上说,“以中华民族作日本国民的台湾人,这样的台湾人不论怎样豹变自在,做了日本国民,随即变成日本民族,台湾人明白地是中华民族,即汉民族的事,不论什么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马英九称蒋渭水是“台湾的孙中山”.蓝绿两大阵营对一个蒋渭水的各自表述,实在是岛内身份认同危机的缩影.

台湾光复,孙中山成为无处不在的中国象征

1940年,距离台湾光复还有五年,国民政府尊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并制定了相应的礼仪规范.日本投降后,孙中山以“国父”形象回归台湾,成为替代殖民痕迹的中国象征.孙中山第二次来台时住过的旅馆改为“国父台湾史迹纪念馆”,为裕仁天皇登基修建的纪念堂改为“中山堂”,一批道路、学校、公园也都被以“中山”、“逸仙”、“博爱”等命名.机关、团体像大陆一样定时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恭读“国父遗嘱”.

要去除台湾的“皇民记忆”,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记忆,需要有形象化的物体作为依托,将这种记忆和普通人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曾遍布台湾的“伟人塑像”,起到的就是这种作用.台湾建造孙中山铜像肇始于1946年元旦,国民党台湾省党部提议筹建孙中山、铜像,这个建议被提出后,立刻在全场的欢呼声中通过.他们将铸像任务委托给了台湾雕塑家浦添生.

为设计台湾第一座“国父铜像”,浦添生不仅搜集了数十张孙中山照片,还专门去听孙科的演讲,观察他的相貌,才选用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演说时的一张留影作为蓝本.铜像经浦添生耗时数年完成,至1949年“双十节”,终由台湾省行政长官陈诚主持揭幕.这座高约3米的铜像,如浦添生之子、同为艺术家的浦浩明所说,恰“勾勒出中山先生以知识分子所流露出来的悲天悯人情怀”.2008年,这座铜像被台北市评定为“一般古物”,并举行“台北市中山堂‘国父铜像’设立60周年纪念活动暨史料影像展”.更为难得的是,这座“国父铜像”能顺利完成,靠的是台湾民众的踊跃捐款,可见时人对“国父”的认同.

此外,台湾还有两座著名的“国父铜像”.一座竖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在孙中山百年诞辰时按照南京中山陵大理石像仿造的.这座铜像展现的孙中山身穿马褂,手拿建国大纲,坐在太师椅上,底座上刻有“出国宣传”、“商讨革命”、“韬袁护国”等浮雕,反映了孙中山一生重要的革命活动.另外一座在国父纪念馆中,被比照为美国林肯纪念堂里的林肯巨像,其设计者陈一凡后来主持建造了中正纪念堂的坐像.

1975年逝世前,台湾“伟人塑像”以“国父铜像”为主,建造于学校、广场中,同教科书、邮票等各处的“国父肖像”一起,时时提醒着“我是中国人”这一历史事实.很大程度上,孙中山成为台湾人最重要的中国记忆.

两岸对峙,对孙中山符号的激烈争夺

在“双十国庆”、国父诞辰纪念等仪式性活动中,这种记忆被进一步具象化.光复后不久,迎来11月12日国父诞辰纪念日.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主持纪念会,在演讲中说,“中华民国是国父一手创造,而收复台湾则是其毕生志愿”,“希望台湾每一同胞都是国父孝子孝孙,台湾每一块土都是三义实验室,如此才能告慰国父在天之灵”.即使是1947年3月,还处在“2·28”事件中的台湾,也没有停办国父逝世纪念活动.

孙中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台湾孙中山铜像何去何从为关于对写作孙中山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孙中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