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电影艺术论文范文资料 与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刍议与其对贵州外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电影艺术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9

《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刍议与其对贵州外宣》:这是一篇与电影艺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电影作为一门兼容多种艺术门类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综合体,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着诸如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特征,同时又因其独特的蒙太奇式视觉画面的组接技术而拥有了超越其他艺术的表现方式.

《2017年-2018年全国影院市场十大观察》显示,2017年全国影院市场的影院数量、观影人次、覆盖场次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全国影院增至9342家,同比增长18.1%;观影人次增至16.2万人,同比增长18.1%;观影场次为9449.6万场,同比提升26.6%.同时,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7年,全国电影消费景气度止跌回升,影院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15%,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艺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承载的娱乐、教育、宣传等社会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越來越被看好的电影消费、越来越广泛的观影人次,也为电影艺术成为地域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 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价值

一份基于北美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电影能够反映、建构国家形象,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电影是北美受访者了解中国时选择频率最高的媒介——高于网站、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大大高于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介,中国电影在媒介体系中的传播效果突出.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形象的整体评分上,三年内看过中国电影的受访者普遍比没看过中国电影的受访者打分更高;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的数量越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分越高.这说明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正推动着中国国家形象的进步.[2]对于国家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地区、某个地域的文化和形象传播,也当如此.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地域性或地域化的问题,地域的独特性成为我国电影发展的内驱力,是地域形象传播的外在需要.中国电影中的地域性以及负载其上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地域风景、地域风俗以及地域语言这三个方面的呈现上.基于此,一部部电影呈现出了个性鲜明的地域性格和特点彰显的地域形象.

首先应表明,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地域的初始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此地的态度.撇开室内剧不谈,电影具有直观呈现地域风景、生活环境的巨大优势,成为观众能够以间接的方式却是直观的视觉体验形成对该地域特征的颇具感观冲击力的印象.看电影时,最先进入观众视线的是故事情节发生、人物活动展开的地域环境,故而某个地域的自然环境成为电影创作者要着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背景资源,这一资源的展现将极大程度地成为向观众传播该地域初始印象的重要元素.[3]

在对地域风景的呈现方面,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中对此有着相当的自觉性,表现较为突出.如对西藏风景的展现,多集中表现“日光之城”拉萨、“最后一片处女地”可可西里、“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日喀则、“天上仙境、人间羊卓”的羊卓雍措等地区以及“人类最后密境”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高峰珠穆朗玛峰等风景,第五代导演多着眼于这些地区的风景拍摄,使做到西藏成为了各类影视题材的热门拍摄地.西藏不仅有着原生态的自然风景,更有着神秘而遥远的民俗景观,以及圣洁虔诚的佛教文化景观,故而众多导演在展现独特风景的同时,更注重挖掘风景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如《红河谷》(冯小宁导演)中的西藏地域风情既作为电影情节开展的独具异域风采的物质载体,同时更成为当地人精神风貌的外延性呈现.诚如电影在片尾所呈现的,成千上万的牦牛奔跑在草原之上,似乎正是藏族人民永不屈服、永不毁灭、执着向前的精神象征.再如《可可西里》(陆川导演)中,辽阔而遥远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自然风景与奔跑的藏羚羊相融合,使做到地域风景散发出颇具人格魅力的独特气质,坚韧、无畏而淡然.除西藏的地域风景被广为传播,其他地区如东北、西北、江南、湘西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风景也通过电影为观众所熟悉,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观众了解其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地域民俗展示做到最突出的,莫过于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电影一开场,陕北高原的特有场景、陕北民歌的特有韵味、陕北窑洞的特有印象,瞬间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时,电影复合以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和以“祠堂”为中心元素的故事呈现,“陕北”就此深刻地印在了观众的心底,挥之不去.

方言能够折射出地域文化的深度,使影片更具地域文化的底蕴;电影对方言的集中应用,又是对一地文化的高效传播.如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就形象地展现了四川方言的独特效果,使观众产生无限遐想,又极亲切感和喜剧效果.理论研究与电影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电影这一独特的视觉艺术在反映、建构和传播地域形象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 贵州电影对于贵州形象的传播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亦是难做到的机遇.贵州少数民族电影以独特的美学特质与审美特征在国际舞台上收获了赞许的目光,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民族文化是根基,是根本,在坚守自我的基础上,合理地接纳“他者”文化,才能够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真正地连接起来,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效融合.[4]

现代社会,电影已成为文化宣传的最佳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以怎样的方式将贵州文化合情合理地融入电影中,借此向中国观众、世界观众宣传贵州形象,形成政府官员、电影导演以及文化学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点.电影艺术,正成为贵州价值与贵州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宁敬武的作品《滚拉拉的》是近年来鲜有的一部反映贵州形象、宣传贵州文化的优秀电影.[6]影片讲述了一个苗族男孩滚拉拉寻父以及长大成人的故事,电影选取孩子的视角,凭借诗情画意的风情、舒缓平和的故事叙述将本真而质朴的苗寨文化、淳朴而温馨的人性之美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透着浓浓的苗族文化内蕴,也流露出宁敬武导演深沉而亲切的人文关怀.

电影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电影艺术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电影杂志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期刊

艺术教育杂志

结论: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刍议与其对贵州外宣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电影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电影艺术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