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效益论文范文资料 与四个精向品德课堂教学要效益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效益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9

《四个精向品德课堂教学要效益》:本论文可用于效益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效益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在品德课堂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面对着难于把握的生活实际、难于了解的学生意识、难于沉淀的教学目的、难于筛选的课程资源、难于评价的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品德教学低效的原因.教师必须把握住四个“精”,即对教材的精当把握、对学情的精准了解、对活动的精巧安排、对作业的精心布置,才能向品德教学要到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效益;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小学品德教学愈来愈接地气,愈来愈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对接,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笔者听过不少品德课,发现即便教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仍然有一些新的问题在制约着品德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一、回眸:一个人两张皮的尴尬

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的时候,我组织了一个活动:在幻灯片上,出示了数张节目的图片,旁边放着一张垃圾桶图片,要求大家给电视节目归类,把适合学生看的节目列为一排,尽量不看的归至另一排,不适合学生看的则直接“扔”进垃圾桶.

在活动中,学生兴趣高涨.他们的认知能力极强,生活经验也很丰富,纷纷“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结束后,我却对这一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因为在课前氛围轻松的聊天里,我了解到有个别学生不假思索、眉飞色舞地诉说了对暴力片、恐怖片的热衷.可是课堂上,他们居然以出乎意料的“驯服”把那类节目扔进垃圾桶.我不敢说,他们课后真的会远离这些影片,还是会把他们的选择抛诸脑后.

可以看到,本环节的教学资源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电视节目,而教学形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活动沦为虚妄的形式,成了徒具花哨而毫无实质的“屠龙术”,何尝不是一种遗憾?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课堂里道理一套套而课外我行我素.

二、诊断:导致教学低效的痛点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此类现象在日常的品德教学中并不鲜见,为此,我们要给品德课的最终效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导致教学低效的痛点在哪里?我们在教学诊断中反思前行.

1.迷茫在应然与实然之间—难于把握的生活实际

品德课堂需要将外部真实世界和内部心理世界、学生行为世界的三维结构系统统一起来,这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上文案例中的活动看似扎根生活,实则蜻蜓点水.品德教学必须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得到情感态度的体验熏陶、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学习方式与行为规范的有效训练,其品德教育价值才能最大化—这是教学的“应然”理想.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实然”具有复杂性和弥散性,教师们普遍反映很难把握和测量,提高教学效益就成为无奈的口号.

2.困顿在真念与标答之间—难于了解的学生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的态度进行作答,以求准确得出“正确答案”,得到教师的表扬,否则他们将“沦为异类”.所以,“教师想要什么,学生就给什么”,这样怪诞的现象在品德课堂中屡见不鲜.这与学生的真实念头并没太大关联,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仅仅是“标准答案”而已.可这“标准答案”的得出却常常被教师误解为道德意识已被强化,甚至是道德行为已然养成.

3.徘徊在目的与技巧之间—难于沉淀的教学目的

有些教师在“怎么教”的反复斟酌上费尽心机,用尽一切多媒体、道具等手段制造“看点”,却忽略了“为什么教”的根本问题.就拿导入环节来说,教师通过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各种资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手段不能说不到位,但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的能力却降低了.然后,整堂课的教学在如同集市般的热烈气氛中草草收场,各奔东西,本就微薄的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烟消云散.

4.彷徨在泛滥与抉择之间—难于筛选的课程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极端泛滥的数据中,如何精准选择教学资源是一道难题.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庞大的感官刺激,可是学生却不能因此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更有甚者采用这种高耗低效的设计,走向“丢弃教材”的极端,可谓得不偿失.对此,教师们普遍的一句话是:品德课真烦琐!

三、务实:提升教学效益的四个“精”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向品德教学要效益,教师必须务实追求,抓住教学中的“四个精”.

1.拿捏厚薄的分寸,精当地解读教材

在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上,教材需要“同构”和“异构”.“同构”,即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呈现的内容及要体现的目标,“异构”,即教者和教材产生了同构之后,再根据学生当下的生活,根据自我的教学设计,重新增添、删除、增减、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需把握教学内容的厚薄分寸,不但要在钻研中走一个来回,将课本读厚,也要抓住学生实在的教养,将课本读薄.一节品德课,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创造、统筹,再从有利于学生谈感受、体验,有利于学生探究出发,作取舍或拓展.这是对教材的精准掌控.

2.把握学习的起点,精准地了解学情

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是保障品德教学实效的前提.

其实,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加以正确引导,上文所述“一个人两张皮”的遗憾是完全可以弥补的.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如右上表.

根据调查结果,我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然后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沟通点,探讨突出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建立一种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发挥教学对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

3.采取适宜的形式,精巧地安排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首先,教师应明确该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活动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哗众取宠,不追求表面.

一位老师在执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先出示灰色的中国地图,使学生自然关注到颜色的黑暗,揭示“这是1949年10月1日前的黑暗的旧中国”.一段引语后又切换出颜色鲜艳的中国地图,问学生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中国迎来了光明”.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却给予学生巨大的感官冲击,初步获得了一种自豪的体验.

4.探寻真实的生活本原—对作业精心布置

品德作业的布置需精心,需具备可操作、易评价的特性,让学生能真正在生活背景中活动、冲突、体验.笔者在执教《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时,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请同学们与家长商量,拟定一份看电视的协议,目的是落实对学生的家庭闲暇生活的指导.考虑到闲暇时间要求学生做合理看电视的计划并不合理,所以我要求学生拟订一份看电视协议,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闲暇生活指导中,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远方:有效教学的理想之境

引用高晓松的一句话:“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品德教学又怎会只有眼前的苟且?它的诗与远方,就是有效教学的理想之境.去往远方的路,需要有务实的脚步,需要有对教材、对学情、对活动、对作业的“四个精”的深刻认识,如此才能向品德教学要效益,让品德学习成为学生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的主渠道、主阵地,才能实现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与改造,开辟出真实的、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

效益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四个精向品德课堂教学要效益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效益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效益与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