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证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政策指标相互作用实证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证分析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1-15

《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政策指标相互作用实证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实证分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本文使用非模型依赖的测度方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并对其波动路径做了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研究了外汇市场压力和国内信贷余额、市场利率水平等货币政策指标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和市场利率在短期内相互影响明显,和国内信贷则没有显著关联.

关键词: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压力;货币政策指标;VAR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4-0075-04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后,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间歇不断,同时外汇储备快速积累,明显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2010年6月继续推进.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资本项目也将稳步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度量人民币的外部非均衡,准确把握其对货币政策指标的影响,进而在新的开放形势下实施有效管理以减小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拟运用外汇市场压力的概念对以上问题做一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外汇市场压力(Exehange Market Pressure,EMP)的概念,最早始于Girton和Roper(1977)的一篇论文.文中运用货币分析法建立了一个货币模型,将外汇市场压力表示为一国货币名义汇率升水和该国进行外汇干预所使用外汇储备的总和,以此衡量国际市场对一国货币的超额需求状况.Weymark(1995)创造性地发展了对外汇市场压力的研究,明确定义外汇市场压力是指在存在理性预期和没有外汇市场干预的情况下,要消除国际市场上对某种货币的超额需求所需要的汇率变动率,并建立了经济模型对其进行测算,还提出一种测量外汇市场干预程度的指标,1997年改进了有关模型.Eiehengreen,Rose和Wyplosz(1995)等认为,由于宏观经济模型在短期和中期对于汇率的经验解释能力相当有限,通过建立模型所得到的外汇市场压力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提出外汇市场压力的非模型依赖测度,即国内外利差变动、双边汇率变化以及本国外汇储备变化的线形组合,计算权重是使三者的条件波动性相等,这进一步推动了外汇市场压力的应用.

由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外汇市场压力的计算测度和实证检验得到了国外诸多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者的积极关注.我国学者对外汇市场压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陆续有一些实证成果面世.归纳起来,主要侧重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利用外汇市场压力模型测度我国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朱杰(2003)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计算了样本期间内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 银行干预指数,结果表明外汇市场干预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至关重要,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外汇市场压力.朱孟楠等(2010)利用事前和事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构建了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指数模型,实证表明我国外汇市场干预是有效的,在部分时期存在干预超调现象,同时冲销也是部分有效的.二是研究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关系.卜永祥(2008)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研究了国内信贷、利率水平等和外汇市场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国内信贷变化和外汇市场压力变化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但利率变化和外汇市场压力变化的相互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朱孟楠等(2009)测算了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使用VAR方法分析了外汇市场压力、国内信贷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国内利率变化是引起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国内信贷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外汇市场压力会引起国内信贷调整,但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不显著.许少强等(2009)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SVAR)考察了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国内货币供给、利率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会增大外汇市场压力,而外汇市场压力加大会促使货币当局提高利率.

由于上述研究中使用的外汇市场压力数据都是模型依赖的,或是参照Girton和Roper(1977)的货币模型,或是借鉴Weymark(1995,1997)的经济模型,故在实证检验时未能形成一致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在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政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面,尽管都采用了VAR方法,但实证结论明显不同.鉴于此,本文尝试借鉴Eichengreen等(1995)的非模型依赖测度方式计算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继而进行波动路径分析,并探索考察其和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外汇市场压力测度及波动路径分析

参照Eichengreen等(1995)提出的测度方式,本文建立外汇市场压力指标如下所示:

EMP1等于△el/σe+△r1/σr+△(it-it)/σ;

其中,等式左边表示外汇市场压力,等式右边的△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变动率,△r为外汇储备相对于初始状态基础货币的变动率,△(i-i)为国内外利差的变动率,同时用各项指标在样本期间内标准差的倒数作为各自的加权系数.

考虑到有关数据的可得性和连续性,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名义汇率选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国内利率选用市场化的银行间市场7天同业拆借利率,国外利率选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汇率、利率、外汇储备、基础货币等所有数据来源均为CEIC数据库.经计算,2000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走势如图1,其中的连续线为12个月的移动平均趋势线.

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外汇市场压力,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1月到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呈现出震荡走升态势.2000年、2001年比较平缓,之后的每年都经历过快速上扬的时期,并于2005年年中达到高位.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围绕8.27上下微幅波动.外汇市场压力主要反映在外汇储备变动和中美利差变化上.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构成了压力的主要部分.199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为1546.75亿美元,到2005年7月末已经上升到7237.33亿美元,增加了近5700亿美元,增幅近4倍.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外汇储备增速明显加快,带动了压力的快速上升.以2001年11月为分界点,期间中美利差经历了由负到正的变化.之前我国的利率水平明显低于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联储连续大幅下调利率,使中美利差逐步转为正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底.这种变化过程使得利

实证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政策指标相互作用实证分析为关于实证分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实证分析命题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